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肌梭传入活动是否对呼吸运动具有反射性调节作用。方法 实验用63只麻醉、制动、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肌松、人工呼吸的家兔,以膈神经放电作为呼吸观测指标,观察股动脉注射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Sch)诱发肌梭传入活动对呼吸的影响。结果 ①产生易化作用的有40例(63..49%),其中23例(36..51%)呈吸气延长效应;17例(26..98%)呈抑呼增频效应。产生抑制效应的有11例(17..46%),呈双相反应的4例(6..35%),8例(12..70%)无明显作用。②吸气延长效应主要表现为吸气时程(Ti)延长,呼吸时程(Te)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Ti/Te比值增加,呼吸频率(RF)变化不明显;抑呼增频效应主要表现为Te缩短,Ti变化不明显,Ti/Te比值增加,RF加快。③肌注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同剂量的Sch使上述呼吸易化效应明显减弱。结论 股动脉注射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呼吸运动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频正弦波振动对失重性肌萎缩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对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对抗作用。方法 将SD大鼠按体重匹配的原则随机分为同步对照 (CON)、模拟失重 (SUS)、模拟失重 +高频振动 (SUS +HFV) 3组。 7d后 ,取大鼠比目鱼肌(SOL)称其湿重 ,计算其湿重体重比。采用组织酶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大鼠比目鱼肌I、II型肌纤维比例、横截面积 (CS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与CON组对比 ,SUS组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横截面积明显减小 ,同时I型纤维比例减少而II型纤维比例增加 (P <0 .0 5 )。SUS +HFV组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横截面积及I、II型纤维的构成比与CON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频正弦波振动能有效地对抗模拟失重引起的大鼠比目鱼肌萎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肌苷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用蟾蜍缝匠肌制备单一肌梭标本以空气隔绝法记录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观察肌苷注射液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结果应用0.2 mmol/L0、.4 mmol/L0、.8 mmol/L肌苷后,肌梭的传入放电分别由(0.86±0.12)Hz、(0.88±0.12)Hz、(0.85±0.10)Hz增加至(11.42±2.48)Hz、(21.75±3.03)Hz、(32.25±4.08)Hz。结论肌苷可以使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Previousstudiesreportedthatskeletalmusclemightdevelopobviousatrophywhenshortenedim mobilizationwasapplied ,themainmanifestationswerethereductioninmuscleweight,shrinkingofthefiberCSAandthetransformationofmusclefi bertypes[1-3] ,themechanismofwhichisstillun …  相似文献   
6.
奇异点检测的小波方法在信号初至时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噪声背景下检测确定性信号间断点的位置及个数的小波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小波变换所特有的“变焦距”性质,而精确刻画信号在小波变换下的局部奇异性,进一步地,利用统计分布的思想,设定阈值,较好地屏蔽平稳噪声的影响,各奇异点的位置,则可以由小波变换的局部极大性检测出来,通过地震波信号的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对于淹没在平稳噪声中,尤其是强噪声背景下的信号奇异点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克服品能力强的特点,检测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磁环境复杂多变和我军干扰资源有限的现状,研究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通信对抗目标选择问题。首先根据通信对抗作战的特点及其原理给出了影响目标打击优先度的指标集,建立了ANP控制层和网络层的模型;最后基于目标威胁程度、自身作战能力和战场环境三方面进行建模,综合考虑评估指标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实际作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肌梭传入对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从呼吸中枢的途径探明肌梭传入是否对呼吸运动具有反射性调节作用。方法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肌松、人工呼吸的家兔上 ,观察了股动脉注射琥珀胆碱 (Sch)诱发肌梭兴奋对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膈神经传出放电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单位放电 ,根据神经元放电和膈神经放电的时相关系来确定神经元的性质。记录到的单位放电信号输入示波器显示 ,并输入计算机处理 ,绘出序列密度直方图 ,直接测量并打印图形与数据 ;同时与膈神经放电同步照像。结果  (1 )股动脉注射 Sch可明显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而抑制呼气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在 56个吸气神经元中 ,呈兴奋反应的 37个 ,抑制反应的 1 1个 ,双相反应的 2个 ,其余 6个无明显反应。在 1 7个呼气神经元中 ,呈兴奋反应的 4个 ,抑制反应的 1 0个 ,双相反应的 1个 ,其余 2个无明显反应。(2 ) Sch对吸气神经元的兴奋作用 ,一般在给药后 1~2 min即可达高峰 ;而对呼气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则发生较晚 ,一般在给药后 2~ 3min达高峰。 (3)肌注布比卡因破坏肌梭后可明显降低 Sch对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的影响。较正常侧相比 ,肌注布比卡因侧肢股  相似文献   
9.
大鼠比目鱼肌肌梭内神经末梢的快速银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稳定的肌梭内神经末梢的银染方法。方法分离出单一肌梭,对吕荣等人的运动终板及神经末梢的快速银染方法做了适当的改良,用于肌梭内神经末梢的染色。结果肌梭赤道部与两极部神经末梢呈棕黑色,清晰可见,梭内肌纤维染为棕黄色。结论改良的肌梭内神经末梢的快速银染方法,操作简单,神经末梢显示清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