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变速器齿轮的参数化三维实体建模可以实现产品系列化设计,减少重复性工作,缩短研发周期,节约研发成本。文章利用CATIA软件对汽车变速器齿轮三维实体进行建模,然后通过ANSYS软件分析了齿轮接触应力。在CATIA环境中,利用参数化公式精确创建了渐开线圆柱斜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ANSYS的数据接口,将CATIA环境下生成的斜齿轮接触几何模型完整且无缝地导入ANSYS软件中,将模型划分网格,对齿轮啮合区进行接触应力分析、求解,计算在载荷和约束作用下的应力值,得出直观的应力云图。分析结果符合齿轮接触受力工况,证明所建模型和载荷施加正确。  相似文献   
2.
针对东疆二岛的规划建设,重点介绍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在天津东疆港区建设开发过程的应用,分析了真空预压施工控制要点,并且介绍了真空预压技术的改进和新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东疆二岛的吹填造陆工程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泊位改造工程的设计情况,以设计代表船型为基础,考虑建设条件和经济性要求,确定了该项目码头改造基本原则。从港口水域平面布置、水工结构、辅助设施等方面,阐述了码头改造设计要点。采用港池疏浚和码头附属设施改造方式,使改造后的码头由原设计停靠20万吨级升级到具备停靠25万吨级散货船的能力。同时展望了码头与高等级船舶适应性问题,以期更大程度地发挥码头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充气层面积直接影响到气幕减阻的效果。在试验的基础上,观测到了充气层的形状及形成过程,揭示了充气层面积与流量,接地比压,充气孔数,减阻率的关系,并作了进一步探讨,从而提出了提高减阻率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新研发的碳纤维索股内套管锥形粘结型锚具的抗疲劳性能,进行了应力水平为629~704.48MPa的200万次疲劳加载试验,测试了体现锚固性能的各项指标,分析了锚具各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锚固区碳纤维丝表面粘结力及疲劳后的残余极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很小,且主要发生在前50万次循环加载过程中,之后趋于稳定,各组件之间相互协调性非常稳定;锚固区碳纤维丝表面粘结力失效程度小;锚环外表面环向应变几乎无变化,锚环工作状态良好;相比静力极限承载力,锚固系统疲劳后的残余极限承载力不会降低;该新型锚具抗疲劳性能优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6.
针对浅层地基加固中塑料排水板的“回带”问题,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塑料排水板打设改进的方法;在总结已有方法优劣势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该法适用于吹填土地基的浅层加固,实际工程应用中完全解决了塑料排水板的“回带”问题,打设成功率超过80%,操作简单,造价经济,可为类似软基加固工程参考采用。  相似文献   
7.
重力式码头漏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漏砂主要出现在沉箱分缝和沉箱间排水涵接头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重力式码头漏砂的具体原因,并从设计、施工和管理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交通移动荷载引起的沥青路面结构破坏问题,采用竖向静载及移动荷载,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法对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各结构层竖向位移和竖向应力分布规律与静力学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移动荷载条件下,半刚性路面结构的竖向位移及竖向压应力较静载相比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道路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与拌和状态, 提出一种以非介入方式利用模板匹配识别算法实时提取骨料、粉料、沥青质量数据、拌和时间及温度等沥青混合料主成分数据信息的方法, 根据识别到的沥青混合料数据信息建立了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时序逻辑关系; 在WEB监控中心下可视化显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误差、级配误差、拌和时间和温度等关键信息, 并利用这些多模态信息融合策略评价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根据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类型的先验知识分析了混合料数据的动态变化, 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识别了实时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类型; 建立了骨料数据的模型分布, 并结合拌和时间判断拌和设备的运行和筛分状态; 存储实时接收到的数据, 实现了沥青混合料历史数据跨时间查询和成本评判。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模板匹配识别算法采集沥青混合料字符数据时间为4.9 ms, 识别准确率达100%, 满足了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拌和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小于0.02 s的要求, 实现了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数据的连续检测、自动识别、实时跟踪和可视化监控; 当沥青混合料质量不合格或拌和设备出现故障时可实时预警, 为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与实时掌控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