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高菲  任鸿翔  闫霞 《水运工程》2022,(12):215-220
针对大规模航道地形绘制效率低等问题,通过离散航道水深数据构建地形三角网格,借鉴LOD思想对网格进行疏密控制与显示。采用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方法构建航道地形,利用alpha-shapes边界提取方法对Delaunay三角网进行优化;提出利用网格划分法控制网格的疏密,通过比较克里金插值模型的拟合效果选择适合的变异模型,解决水深点采样不足、场景绘制效率低等问题。应用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用于大规模航道地形的实时绘制。  相似文献   
3.
4.
在2005年年底于被称为“汽车城”的美国底特律举办的国际汽车展上,克莱斯勒公司推出了一款让世人惊诧的汽车作品——概念型四轮驱动吉普“飓风”(英文名称JeepHurricane,见压题图)。该车一亮相,就吸引了采访展会的所有记者的高度关注,也给处在严寒中的底特律增添了一份车迷和媒体火爆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ICV)已成为智能工业时代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作为现代移动的重要模式,ICV的设计和开发越来越强调个性化需求。提出一种仅使用车载CAN总线行车状态数据,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人身份识别通用框架。首先采集20名驾驶人在固定试验路线下,包括不同道路类型、不同交通条件下的自然驾驶行车状态数据集;其次对9种类型的CAN信号行车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与重采样,构建数据样本集。搭建了由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SoftMax层构成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 CNN)驾驶人身份识别模型,并且使用Adam算法、L2正则化、Dropout、小批量梯度下降等方法对模型性能进行优化。算法验证过程中,探讨了模型卷积核占比、卷积核数量、卷积层层数、全连接层节点规模对模型识别准确率的影响,进而对模型结构参数进行优选。进一步地,将该算法与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多层感知器(MLP)等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及深度学习算法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探究样本时间窗口大小、样本数据重叠度、驾驶人数量对模型识别结果的影响。在数据时间窗口为1 s、数据重合度80%的条件下,对20名驾驶人进行识别,评价指标宏观F1分数可达99.1%,表明该模型表现明显优于其他对比模型算法,其对驾驶人身份识别表现稳定,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描述驾驶员前视预瞄行为随车速及道路曲率动态变化的特性,文章开展了在不同道路曲率和车速下的驾驶员前视距离实车场地试验测试,建立了车速-道路曲率-驾驶员前视时间的关系曲线,并将其应用于人-车-路闭环仿真中,进一步提高了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与真实驾驶员操纵行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德企业交际中,中德双方在非语言上有很大的差异,这种非语言差异是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包括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更直接,在实际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行驶环境中交互车辆的运动行为会对驾驶人心理产生刺激,引起驾驶人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换道决策行为。为此提出了1种基于驾驶人心理风险场模型的个性化换道决策方法。基于单向3车道快速路交通场景,通过交互式多模型分析车辆的横向速度与横向位移,引入可变横向速度相关的转移概率矩阵,预测交互车辆的目标车道选择;建立驾驶人心理风险场模型,量化行驶环境与交互车辆的运动行为对驾驶人心理风险造成的影响;利用高仿真驾驶模拟器联合SUMO试验平台开展287人次的模拟驾驶试验,通过建立混合交通仿真场景采集驾驶人的换道数据,并选取平均碰撞时间与驾驶人心理风险因子2个特征参数,使用K-means算法进行驾驶风格聚类,将驾驶人分为保守型、正常型和激进型这3类,并进一步确定不同风格的驾驶人在换道初始时刻所能接受的心理风险阈值。在此基础上,实现车辆的个性化安全换道决策。驾驶模拟器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应于保守型、正常型和激进型的驾驶人,实际最小换道决策时间分别为3.48,6.29,11.33 s,实际最大换道决策时间分别为4.65,7.45,12.52 s,理论换道决策时间分别为4.09,6.83,11.95 s,所建立...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有关标准为轨道客车空调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但各标准中关于新风量指标存在较大差异。结合国内外轨道客车新风量要求,从卫生角度对轨道客车新风量进行分析,并对国内现有轨道客车空调系统设计新风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结果可为轨道客车空调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驾驶人是"人-车-路"闭环系统中的核心。近年来,研发人性化、个性化的汽车驾驶辅助系统逐渐成为行业热点。为了更加透彻地理解弯道驾驶行为特性,为弯道驾驶辅助系统提供功效评估与优化,提出了一种考虑肌电信号的驾驶人弯道行驶过程操纵行为分析方法。招募12名驾驶人在试验场标准路面上进行实车试验,其中包含6名专业试车师与6名普通驾驶人,要求驾驶人分别以30,40,50 km·h-1的不同初速度驶入U形弯道并自由驾驶。试验过程中记录驾驶人颈部肌电信号数据和车辆运动状态数据,分析转弯行驶车辆侧向运动对不同驾驶能力的驾驶人生理体验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驾驶人在不同入弯速度条件下颈部肌电信号与侧向加速度的关联差异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专业驾驶人和普通驾驶人颈部肌电特征值存在显著差异,专业驾驶人颈部肌电信号特征与车辆侧向加速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驾驶任务难度的增加,驾驶能力好的驾驶人能够较好地适应任务的变化,在进行纵侧向耦合操纵时能够较好地协调身体生理反应与车辆侧向运动保持较好的关联特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索并完善驾驶体验评价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可为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功能设计与智能汽车行驶性能的用户体验测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