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12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绘图系统的需求和设计目标入手,对绘图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介绍了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方案。  相似文献   
2.
铁路空车调整优化模型及其蚁群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理论研究为主,通过对空车调整问题的特点分析,明确了空车数量调配和网络配流是空车调整的两个核心问题;在分析已有模型及对问题进行抽象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空车调整协同优化(EWDCO)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蚁群算法。分析发现,共同径路约束与EWDCO模型是不协调的;通过对定理的证明得出,对流约束不会对EWDCO模型的最优解产生影响,模型可以描述为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其实质是带容量约束的最小费用流模型。同时,研究表明ACO对求解空车调整问题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算法。  相似文献   
3.
武广客运专线天窗合理开设方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武广客运专线列车运行时段分布频率着手,分析了跨线列车对夜间行车的需要,同时从运输组织和综合维修两个方面对各种天窗开设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各种天窗开设方式能力损失影响,以及多方面的比较,得出武广客运专线在夜间0:0~6:0时,开设隔日单向矩形天窗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既有复线区段快速列车越行站的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列车运行图结构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列车越行方式的产生条件,详细分析了既有复线区段开行快速列车而中间站配线数量不变时,对线路通过能力和列车旅行速度的影响,建立了快速列车越行站布局的概率模型。并以京广线和京沪线为背景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我国既有复线快速列车越行站分布和站线配置的一般原则和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第16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高层对话环节上,9位专家就主题“未来-城轨与铁路的智慧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该环节由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朱健梅主持。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余祖俊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现在正在加快双一流的建设,方向就是智慧交通,我们要在智慧交通相关领域培养行业的领军人才。学校也加强了相关专业的教学师资力量。当前无论是智慧地铁、智慧高铁还是智慧重载运输都是需要车车通讯、智能感知、列车完整性判断,以及钢轨的断轨在线检测等这一系列新的技术,我们需要加强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竞争性运输通道选择的博弈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博弈论原理和竞争性运输通道选择问题的特性的研究,可以用博弈论的方法和原理比较和选择竞争性运输通道。在对竞争性运输通道的选择问题进行抽象的数学描述后,建立了相应的博弈论数学模型,并运用剔除严格劣战略的方法,对模型构造了可行的算法。同时对参与人集合的确定;纳什均衡的个数以及模型的拓展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通过与AHP的比较,提出了模型向贝叶斯博弈拓展的设想。为竞争性运输通道的选择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个体出行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出行的 GPS 数据,建立用于个体出行模式识别的 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并实测了公交和出租2种个体出行模式的识别效果,结果验证了建立的 BP神经网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出行模式的选择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分析铁路投资项目国内贷款还本付息方法产生的背景,根据还本资金按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的规定,提出两种新的国内贷款还本付息算法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比较,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并对经济评价中还本付息的方法进行深一步的讨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健梅 《中国铁路》1997,(11):30-32
介绍了福厦准高速铁路的概况、运输组织模式、运营管理方式,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中库存和运输计划整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客户需求小批量、多批次配送的特点,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下供应商库存补充和配送整合策略优化模型,以计算整合策略中最高库存量Q和配送整合周期T,达到最小化长期平均期望总成本的目的,并探讨了其计算方法.算例表明,当参数 和AD较大时,适合采用配送整合策略,反之,适合用直接递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