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3篇
水路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一座公路连续钢板组合梁桥,对其施工过程及成桥状态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与监测的试验研究,研究钢板组合梁施工过程及成桥状态的力学性能,为类似钢板组合梁桥的设计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实测应力及挠度变化与理论值相吻合;施工过程中结构应力满足规范要求;成桥状态静力测试过程中试验桥梁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相似文献   
2.
荷载试验作为新建桥梁质量评定和已建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其重要的评价指标是校验系数.校验系数的计算精度直接决定了对桥梁承载状况进行评定的可靠程度.该文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解析了影响桥梁荷载试验校验系数的主要因素,并对挠度与应力的灵敏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组合结构桥梁的迅猛发展,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梁得到广泛应用。针对30~40 m的中小跨径四主梁钢板组合梁,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全桥三维空间模型进行稳定分析,研究横向联结系的设计参数(数量、截面尺寸和竖向位置)对于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梁稳定性能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当钢主梁发生整体的弯扭失稳时,增加横向联结系数量、增大横向联结系构件截面、将横向联结系靠近受压翼缘布置等措施能够提高钢主梁稳定性;而当主梁受压翼缘受局部稳定控制时,改变横向联结系的设计参数对于钢主梁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结合常用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梁的构造,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横向联结系的数量、截面形式对钢板组合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跨中截面,跨间小横梁数量越多,则混凝土板顶面纵桥向压应力越大、底面纵桥向压应力越小、混凝土板顶面横桥向拉应力越小、底面横桥向拉应力越大;而跨间小横梁数量对中支点处混凝土板和所有钢梁的受力性能几乎无影响。跨间布置奇数道小横梁比布置偶数道小横梁对结构受力更有利,建议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梁跨间布置不少于3道小横梁;小横梁数量对主梁挠度影响较小,其影响程度远远小于混凝土板厚度改变对主梁挠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将D-S证据理论引入桥梁技术状态评估方法中,对现行规范中的评估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实际检测项目中得到的真实桥梁信息,对规范法评估过程给出示例。提出了桥梁技术状况等级隶属函数,并将桥梁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与D-S证据理论中不确定度概率指派相结合,使D-S证据理论算法能够有效嵌入评估体系。改进计算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契合度高,评估方法的改进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座钢板组合梁桥,通过有限元程序ANSYS对组合梁中混凝土桥面板与钢主梁连接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试验研究得到群钉连接件的抗力性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下,支点位置附近群钉剪力最大,焊钉抗剪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抗剪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单钉推出试件的承载力,大部分群钉试验试件中单钉平均承载力减少10%~20%左右,但即便是焊钉数量最多的试件,其平均单钉承载力仍远高于现行规范的设计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季云峰  倪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107-109, 142
以某大跨径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基于钢箱梁的定期检测结果,研究了该斜拉桥的钢结构疲劳性能。在疲劳开裂较严重的顶板与U肋焊接细节、关键受力部位的底板与U肋焊接细节、索梁锚固区焊接细节布置传感器,测试各主要焊接细节的疲劳应力历程,基于雨流计数法获得疲劳应力谱。分析结果表明:苏通大桥目前的交通流量远大于2010年前的交通流量;钢箱梁底板与U肋焊接细节、索梁锚固区锚固板与外腹板焊接细节的疲劳寿命评估结果大于设计使用年限;若不计焊接初始缺陷与焊接残余应力,顶板与U肋焊接细节不会过早地发生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8.
近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向贵航集团新安机械厂颁发了单向阀认可证书,并发出100%批量供货通知。  相似文献   
9.
沉箱临时预制场作为重要的大临工程,建设规模、功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出运工艺,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桥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桥梁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发展状况,对桥梁管理系统各组成模块的功能及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较详细的综述,并提出开发新一代桥梁管理系统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