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汤东  吴彦斌 《路基工程》2022,(3):109-112
通过试验研究水泥冷再生基层材料的合理水泥结合料掺量和乳化沥青掺量,以回弹模量、劈裂强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表征,确定了基层材料组成;开展力学性能分析,研究结构层厚度和乳化沥青比例对水泥冷再生基层材料疲劳特性的影响;依托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对比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变化规律;通过疲劳试验预估了水泥冷再生基层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2.
基于润滑油掺烧快速老化方法,在发动机台架上研究灰分对GPF背压和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基于世界统一的轻型车测试循(WLTC)整车试验和实际道路测试(RDE)研究了灰分对GPF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沉积会提高发动机的排气背压,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60 g灰分量时背压最大升高8.8 kPa,扭矩下降3.7 N·m;WLTC工况第一阶段PN排放贡献率大于90%,且WLTC和RDE工况少量灰分即可显著提高GPF对PN的过滤效率,3 g灰分量下过滤效率可达96.6%;过滤效率随着灰分量的增加而增大,60 g灰分样件的PN过滤效率达到99.6%.  相似文献   
3.
通过PLAXIS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有无加筋、加筋间距、老路基开挖坡度、格栅强度等因素对拓宽路堤的影响。结果指出:拓宽路堤中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合理确定加筋间距和强度,可以显著提高拓宽路堤的稳定性;旧路堤的开挖坡度对新路堤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填土含水量的筋土界面直剪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含水量对筋土界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得出筋土界面摩擦系数受填料含水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填土含水量越高,界面摩擦系数越小。施工时,填土含水量要严格控制在最佳含水量或稍低于最佳含水量。另外,在工程设计施工中,应重视路堤的排水设计和施工,避免路堤大量渗水。  相似文献   
5.
该文针对路基拓宽工程中采用保持坡脚位置不变使边坡变陡的拓宽方案,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加铺土工格栅与不铺格栅进行拓宽路基的变形及稳定性计算,并对两种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研究加筋陡路堤的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气化炉热解气化各种农林废弃的生物质,得到可燃生物制气。将柴油机改制成柴油/生物制气双燃料发动机进行试验,用生物制气作为主要燃料,由柴油引燃。测量生物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最大扭矩转速时的气缸压力及废气排放,分析燃烧特性及对排放物生成的影响,并对比分析柴油机与双燃料发动机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汤东  陈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58-162,M0017,M0018
为研究SMA-13沥青混合料的抗滑衰变规律,对比分析了路面摩擦系数以及宏观构造这两个表征,并且对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检测方法以及指标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研的路面材料加速磨耗测试仪,对SMA-13混合料进行加速磨耗试验,通过摆式摩擦仪和人工铺砂法,分别测试了不同程度加速磨耗试验后的SMA-13混合料试件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进而研究SMA-13的抗滑衰变规律,结果表明:SMA-13混合料的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荷载作用初期,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衰减较快,后期趋于稳定。表明SMA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主要发生在路面通车1~2 a的早期阶段,后期趋于稳定。采用对数法进行拟合,建立了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的相关性模型,将室内试验结果与工程实践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SMA-13沥青混合料及其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汤东 《路基工程》2022,(2):79-83
依托四川某二级公路路堤工程,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水泥土、玻璃纤维水泥土和玄武岩纤维水泥土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水泥土力学强度随养生龄期增加呈幂函数关系增长;水泥土力学强度与水泥剂量正相关,且建立的强度增长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水泥土强度增长趋势;水泥掺量≥6%时,水泥土水稳系数提高速率减缓;水泥土掺入纤维后力学强度提高显著,且玄武...  相似文献   
9.
汤东  陈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0):22-24, 32
基于成都市新津县普兴镇小城镇建设项目,采用“四阶段法”及“增长率法”,对研究范围内路网进行了规划年交通量及远景交通量预测。通过对普兴镇交通区域进行划分,结合小镇居民交通出行方式,预测了各小区内部之间以及普兴镇与外部地区之间的出发和吸引OD,并对机动车规划年OD使用“容量限制-增量加载”法对各规划道路进行分配,预测了每条规划道路的远景交通量,由此对道路规划方案及断面形式提出了合理建议。预测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的道路通行能力可以满足远景年交通需求,拟定的横断面形式服务水平可达D级以上。项目建成至今交通状况良好,说明所拟定的道路规划方案及断面形式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阳兰  严红  汤东 《路基工程》2021,(3):110-114
通过对0 %~0.4 %掺量聚丙烯纤维(PP)和0 %~60.0 %再生骨料(RA)进行了30组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组成设计,开展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系数及疲劳寿命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3 %聚丙烯纤维可显著提升再生水泥稳定碎石相关性能,稳定碎石材料的疲劳寿命和劈裂强度受再生骨料掺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在综合保障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基础上,再生骨料利用率最大可达到50.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