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MATLAB的交流传动机车异步电动机并联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压型逆变器供电的交流传动机车异步电动机并联运行系统存在的轮径偏差以及特性参数差异 ,建立了基于 MATL AB- SIMUL INK的仿真模型 ,利用它所观测的轮径偏差及电机参数差异对异步电动机电流偏差的影响规律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基本原理及基于信息最大化原理的各种方法及其特性,介绍了HJ网络、基于信息最大化的Infomax法及其扩展算法、极大似然估计(MLE)法、负熵最大化法、基于高阶累量的ICA法和Bussage法,对各种方法性能做了比较,说明了ICA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并对ICA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并联交流调速系统负载均衡控制原理基础上,建立一个基于MATLAB/SIMULINK上的并联交流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它避免了各子系统的解耦,还可解决机车交流传动系统的轮径偏差仿真问题,仿真试验证明了模型的正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氧气过低问题,给出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方案,它能够有效解决PEMFC因氧气不足造成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采用改进型趋近律代替传统滑模控制中指数趋近律,能够有效抑制控制器因切换产生的高频抖动,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本文所给出的改进型滑模控制器较传统滑模控制器,具有稳定性更高、鲁棒性更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中出现抗扰动和超调问题,采用滑模变结构和负载转矩补偿相结合的控制方案,提出一种改进的滑模变结构转矩补偿前馈控制方法,对系统的建模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与传统的PI控制器、传统SMC控制器的比较可知,改进的滑模变结构前馈补偿控制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小,并且使滑模控制器的固有抖振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6.
交流传动系统中异步电动机均流控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交流传动中双逆变器一异步电动机系统的Simulink模型,通过仿真观测了轮径差异和电动机参数(转子电阻)差异对电动机电流均衡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均流控制器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其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为Y形接法时,相电压参考点的选取对Simulink建模、系统运行性能以及对运行参数(相电压有效值、电动机输入功率、功率因数)仿真测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为Y形和△形两种接法情况下,SPWM逆变器-异步电动机系统Simulink模型的差别,通过仿真比较了两种接法下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8.
提出基于Fisher距离测度的线性分类器符合统计学习理论框架的观点,结合主分量分析和遗传算法提出一种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Structural Risk Minimization,简称SRM)归纳原则的分类器设计方法.通过对比遗传算法和穷举法的运算量,阐明所提出的特征提取方法在采用Fisher线性分类器分类时的优势.最后采用所提出的基于SRM归纳原则的方法对一组人脑慢皮层电位数据进行了分类仿真实验,并将结果与该组数据竞赛优胜者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为Y形接法时,相电压参考点的选取对Simulink建模、系统运行性能以及对运行参数(相电压有效值、电动机输入功率、功率因数)仿真测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为Y形和Δ形两种接法情况下,SPWM逆变器-异步电动机系统Simulink模型的差别,通过仿真比较了两种接法下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0.
提出基于Fisher距离测度的线性分类器符合统计学习理论框架的观点,结合主分量分析和遗传算法提出一种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Structural Risk Minimization,简称SRM)归纳原则的分类器设计方法.通过对比遗传算法和穷举法的运算量,阐明所提出的特征提取方法在采用Fisher线性分类器分类时的优势.最后采用所提出的基于SRM归纳原则的方法对一组人脑慢皮层电位数据进行了分类仿真实验,并将结果与该组数据竞赛优胜者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