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7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传统矿物掺合料逐渐匮乏,机制砂副产物岩石粉可作为其很好的补充。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标准的调研,系统总结岩石粉作为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岩石粉作为矿物掺合料的标准规范情况和知识产权情况,分析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并相应指明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水灰比、机制砂河砂混合比例、混合砂细度模数、混合砂石粉含量对联锁块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联锁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均与水灰比密切相关,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显著降低,磨耗量逐渐增大;联锁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混合砂细度模数的减小,有下降的趋势,磨耗值随着混合砂细度模数的减小逐渐增大;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大,联锁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石粉含量10%时抗压强度最大,联锁块混凝土磨耗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湿法制砂得到的水洗砂和干法制砂得到的风吸砂掺配比例问题,分析了水洗砂和风吸砂的差异,研究了不同生产工艺机制砂掺配比例对铁路工程泵送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电通量和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机制砂级配和压碎值相近,风吸砂略粗,石粉含量较低,水洗砂较干净,需水量比较低;随着水洗砂掺配比例的提高,混凝土减水剂掺...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工程肯尼亚内马铁路项目沿线缺乏河砂的现状,采用肯尼亚当地原材料,从胶凝材料体系优化、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砂率、机制砂石粉含量等角度对机制砂轨枕C60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研究,并采用优选配合比进行了轨枕试生产和轨枕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机制砂可配制出满足现行铁路标准要求的轨枕C60混凝土;采用机制砂轨枕混凝土生产的轨枕外观质量良好;轨枕静载试验合格,枕中开裂荷载为139~149 kN,枕下开裂荷载为210~237 kN,具有一定富余,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选取肯尼亚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凝灰岩和火山渣,通过粉磨功指数、相同细度粉磨时间和活性指数研究了两种天然火山灰质材料的粉磨特性和活性,并通过化学结合水、孔结构和SEM对其活性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凝灰岩粉磨功指数为15.17 kWh/t,火山渣粉磨功指数为25.82 kWh/t,凝灰岩相比于火山渣更易磨细;火山渣的化学结合水低于凝灰岩,孔结构分布优于凝灰岩,从而使其活性高于凝灰岩。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机硅烷乳液对肯尼亚天然大吸水率骨料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其对骨料吸水性能及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4%浓度的硅烷乳液浸渍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肯尼亚当地天然骨料吸水率,采用12%浓度硅烷乳液浸渍处理后的骨料配制C35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普通骨料配制混凝土相当。  相似文献   
7.
8.
通过与粉煤灰对比以及与粉煤灰复掺使用,研究肯尼亚两种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对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较为缓慢,但28天以后强度增长稳定,84天强度即可与纯水泥混凝土组相当;掺加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可减小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但收缩率和徐变度均比粉煤灰混凝土大,磨细火山渣与粉煤灰复掺可明显减小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长期收缩及徐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4种聚羧酸减水剂与天然火山灰的适应性研究,对比优选出适应性最优的聚羧酸减水剂,并对肯尼亚两种天然火山灰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KL-3聚羧酸减水剂与#2火山灰完全能够配制出兼顾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整搅拌工艺,研究了其对大吸水率骨料混凝土性能的改善。结果表明:调整搅拌工艺后,大吸水率骨料混凝土混合料的初始坍落度略微有所增加,坍落度和扩展度经时损失显著得以改善,静置1小时后坍落度仅损失10 mm,各龄期强度相比于基准组均有提升,尤其是后期强度,90天时抗压强度提升7.1 MPa,密实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56天电通量调整搅拌工艺比基准组降低了163 C,56天氯离子扩散系数调整搅拌工艺比基准组降低了2.46×10-12 m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