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1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沿线的黄土广泛分布,湿陷性黄土区段占全线总长度的65%,湿陷程度从轻微(Ⅰ级)到严重(Ⅳ级),涵盖了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全部类型。在这样复杂的工程地质地段修建高速铁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因此,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前期,根据沿线黄土丘陵、伊河和洛河二级阶地、黄土塬、黄河二级阶地、渭河二级阶地等不同地貌单元特点,选择典型的试坑浸水试验场地,在充分浸水条件下,查明湿陷性黄土在大面积浸水条件下的影响范围,并为地基处理和防排水设计提供试验资料。研究结论:通过试验研究表明:8个现场浸水试验场地完全浸水后的浸润线斜率在1.3~6.0之间;试坑外15 mm湿陷变形量发生位置距浸水试坑边的水平距离自东向西逐渐增大,为6~15 m;防排水措施距路肩的水平距离为0.2~0.5倍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设计深度在DK233~DK250段、DK250~DK321段和DK321~DK356段分别为0.32H-1.60a、1.53H-3.40a、0.88H-1.75a。  相似文献   
2.
全埋式双排抗滑桩的受力分布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前,双排桩在滑坡治理当中已有采用,但对于滑坡推力在不同桩排如何分配、不同桩排的抗滑桩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问题,国内外学术界没有较系统的相关研究,在设计计算中,一般采取一些缺乏试验验证的假定(如假定前排桩承担的滑坡推力与它的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相当),而且对桩排间的相互影响很少予以考虑。本文结合笔者所进行的全埋式双排桩大型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不同布置形式(正对形布置或梅花形布置)时,滑坡推力在多排桩(两排及其以上抗滑桩)不同桩排的分配、桩身受力分布形式及桩排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基融化槽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角度,提出了通过地基融化槽(盘)来研究多年冻土公路路基稳定性的思路。并通过回顾房屋地基融化盘和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基融化槽的研究,认为房屋地基融化盘的研究成果为公路地基融化槽研究提供了借鉴,地基融化槽是能够趋于稳定的。通过研究融化槽的热工特性和调控方法,可判定冻土区公路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为了及时掌握热棒路基的工程特性,把握热棒的降温效果,以便评价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的工程稳定性,本文选择青藏铁路一处热棒路基为研究对象,对该断面天然孔及左、右路肩孔2006~2009年的地温进行分析,研究热棒路基的降温效果.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0~1.5m深度范围内地温受气温影响变化较大,路肩孔1.5 ~10.0 m之间由于热棒的主动降温作用,地温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在青藏铁路运营后的前2~3年内地温下降明显,表明热棒能快速降低地温,保护多年冻土.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我国有很多铁路穿过沙漠地区,为了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营,各种防沙工程必不可少。在防沙工程勘察设计中,主导风向的判断尤为重要。现实中,很多沙漠铁路穿越的无人区气象资料不够全面,不能反映防沙工程设计地段的主导风向。本文讨论的通过分析铁路沿线沙丘形态判断主导风向的方法可以为气象资料缺乏地区的防风防沙工程设计提供帮助。研究结论:总结了一种通过分析沙丘形态判断主导风向的方法。在确定沙丘类型及沙丘走向的基础上,判定主导风向一般为从比较缓的迎风坡吹向比较陡的落沙坡。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说明并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可为新建沙漠铁路和铁路防沙工程勘察提供很好的帮助。另外,沙丘形态的塑造还受风速大小的影响,其中的详细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MIS在我国应用有十几年的历史 ,但在工程领域之中的应用并不多见。笔者认为 ,MIS在工程领域所能产生和发挥的价值不可低估。本文从 MIS建设的方案、设计等方面入手 ,谈谈岩土工程的 MIS建设 ,阐述MIS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灰桩对冻土地基预融效果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纬度冻土区修建基础工程,如何处理冻土地基使其满足承载力要求,是冻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为了研究石灰桩对冻土地基的预融和挤密效果,提出以破坏冻土为出发点的石灰桩放热预融方案。采用石灰桩预融冻土地基,通过群桩和单桩模型试验,测试桩周不同位置土的温度、含水率和密度的变化,确定石灰桩对冻土地基的预融和挤密影响半径。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桩体材料配合比,能够使桩间一定范围内冻土全部融化,提高桩间土的密度。  相似文献   
8.
多年冻土地区路堑边坡病害及其整治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针对多年冻土区路堑病害的类型划分、形成原因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现有路堑边坡典型病害的整治原则,为多年冻土区路堑边坡病害整治提供借鉴.研究结论:热融型边坡失稳是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堑边坡的一种典型病害,产生的原因是冻结层上水和坡面吸热导致下卧高含冰量冻土融化.治理的原则是在注重热学防护和地表挡排水的同时,加强对上侧坡体冻结层上水的疏导,排泄堑内道路基床积水.岩质边坡喷射混凝土防护层破损是低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堑边坡较为典型的病害形式,也与冻结层上水向坡面的聚集有关.整治原则是加强边坡混凝土层下水分的排泄,拆除可能影响行车的破损混凝土层,换做锚杆框架等不阻挡坡面水分排泄的结构.原则上说,在多年冻土区,封闭坡面的工程措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而铁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破坏了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在铁路工程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对沿线的沙害进行预防与生态治理,根据青藏高原铁路路域自然环境特征,开发并采用了植生袋、厚层基质喷附和三维网三种生态环境工程保护新技术。实践证明,应用此类新技术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可大幅度减小对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有效解决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地基湿陷性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8个典型工点进行黄土地基湿陷性现场浸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郑州至渑池段2个试验场地最大自重湿陷量为0.47~2.65 cm,属于Ⅱ级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渑池至西安段6个浸水试验场地最大自重湿陷量为10.4~160.3 cm,属于Ⅱ级~Ⅳ级自重湿陷性场地,黄土自重湿陷性基本服从自东向西逐渐增强的规律.自重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现场实测值一般小于取样计算值.浸湿范围、自重湿陷变形范围和裂缝发生范围,存在前者控制后者的关系.分段评价郑西客运专线沿线黄土湿陷性,提出地基处理深度、桩基负摩擦力设计深度及路基防排水宽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