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铁路运输   2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高速铁路行车作业人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作业人员职业任务总均分及各子项分、个人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分都比常模样本高,而应对资源总均分、娱乐休闲和理性处事子项分都比常模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职工的职业紧张程度,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司机室和车厢环境中电磁场强以及空气质量品质状况。方法现场测试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环境卫生学状况,并与既有线空调客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速动车组与既有线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空气内物理与化学卫生学指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高速动车组司机室和车厢环境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与既有旅客空调客车比较,动车组运行时车厢及司机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品质优于普通旅客列车。  相似文献   
3.
针对职业卫生噪声个体监测过程中异常导致的数据无法使用的问题,本文以某大型装置巡检工个体噪声监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为例,探讨数据调整方法。研究发现删除异常值或使用平均值替代两种方法,数据调整后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好,两种方法均能满足个体声级计监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列车乘务人员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在高原低气压低氧环境中列车乘务人员体力劳动强度状况,为制订合理用工制度、劳动定额及福利待遇,保障铁路行车人员身体健康和行车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北京-拉萨T27/28次(三组)特快列车乘务工务岗位的餐车厨师、餐车服务员、列车员和检车员4个工种在西宁-拉萨运行期间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测量。结果青藏铁路列车乘务岗位体力劳动强度均在Ⅳ级以上,其劳动特点为能量代谢率高、持续作业时间长,属能量消耗大的重体力劳动。建议高原旅客列车乘务工务岗位劳动强度级别必须控制在Ⅳ级以内,女职工不应超过Ⅲ级;进行高海拔大跨度运营作业前,必须进行适应性训练;必须建立青藏铁路职工健康监护体系,监察高原病及其他职业病发生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障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列车机车乘务员的人格特征,为选拔高速机车乘务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399名快速列车机车乘务员进行测量,并与中国男性成人常模对照,同时进行不同年龄组之间、不同组合分之间的比较。结果机车乘务员的稳定性(C)、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和自律性(Q3)显著高于常模(P<0.01),恃强性(E)、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和紧张性(Q4)显著低于常模(P<0.01)。同时低年龄组和较高年龄组相比,其人格主要呈高乐群性(A)、高聪慧性(B)、高兴奋性(F)、高敏感性(I)、高幻想性(M)、高内向外向分、低独立性(Q2)、低感情安详分。组合分高的机车乘务员主要表现为高聪慧性、高心理健康分、高成长能力分、高感情安详分、低敏感性、低怀疑性、低紧张性、低适应焦虑分。结论该机车乘务员群体无人格偏移。具有高聪慧性、低敏感性、低怀疑性和低紧张性人格特征的人员适宜做乘务员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安全驾驶适应性方面研究高速机车司机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方法根据高速列车机车驾驶特性,提出心理选拔指标并应用于现场,通过现场对直达和特快机车司机的测量及应用从而确立高速机车司机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指标。结果实验机车司机413名,年龄组在39岁以下和40岁以上机车司机有明显不同:39岁以下较40岁以上机车司机的作业能力和反应速度及注意分配、集中、转移等方面的能力均明显加快(P〈0.05,P〈0.01);机车司机的认知能力受文化程度的影响(P〈0.01),其中,四数和计算是初中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比较刻度、按规律检数是高中以下和大专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即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机车司机其计算速度和操作技能都明显较好。指标间的相关矩阵分析存在极密切关系(r=0.16-0.59,P〈0.01);同期效标检验各指标的相关效度为0.14-0.33(P〈0.05,P〈0.01),组合分相关效度为0.315(P〈0.01);验证预测合格符合率为91.96%,预测淘汰符合率为23.89%。  相似文献   
7.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395名铁路调度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铁路调度人员职业任务责任感子项分、个人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心理、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分都比常模样本要高,而应对资源总均分、自我保健和理性处事子项分都比常模要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职工的职业紧张程度,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便于铁路职业卫生信息化管理,通过构建铁路卫生防疫管理系统职业卫生子系统,满足铁路卫生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的日常使用。方法采用B/S构架,后台采用Oracle关系型数据库,前段应用程序采用asp编程,将基层站段报告数据集成到铁道部内网服务器上,构建铁路职业卫生报告、监控网络。结果系统对各单位职业卫生信息进行技术审核和行政审核,可上报、分析、浏览、查询,形成统计报表,并具备查询某一时间、某一单位或管辖区内职业卫生相关的任一信息,为铁路卫生主管部门及时提供职业卫生信息。结论铁路职业卫生信息系统能及时掌握铁路职业卫生信息,有助于铁路职业病的预防、职业危害作业点的技术改造、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的保护,以及促进铁路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原旅客列车乘务人员职业适应性指标,建立可行的乘务人员医学选训,健康监护制度。应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不同行车路线、车次进藏列车空气环境试验,乘务人员人群试验,对与急性高原反应密切相关的重要生理学参数进行试验调查,观察人体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主要生理指标随海拔增高,氧分压下降而变化的规律。筛选确定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3项指标能相对敏感地反映机体缺氧状态,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症状相关,可作为快速检测进藏列车乘务人员高原适应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旅客列车乘务人员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高原铁路旅客列车乘务人员睡眠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合理措施保障乘务员身体健康。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乘务人员进行测评,同时对高海拔时乘务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和高原反应情况进行测量。结果高原列车乘务人员睡眠问题明显比常模严重,同时乘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越大,高原反应越强烈,睡眠问题就越严重,焦虑和抑郁的倾向性也就越明显。结论高原铁路乘务人员的睡眠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应该得到重视,并从乘务员本身和组织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