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在细致梳理他组织模式下的列车运行调整规则与策略基础上,引入智能体概念,借鉴“沙丁鱼群”运动效应,将邻近两列车间的运行时间距离划分为排斥间隔、协同间隔和吸引间隔,继而建立列车间的协同运动关系。运用仿真技术实现了晚点情况下的列车运行调整自组织算例,论证了自组织调整机制的有效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2.
主缆的防腐体系随着我国悬索桥的发展,也发展迅速。采用传统密封主缆被动的防腐方式时,发现主缆内的湿度大时,主缆锈蚀依然无法避免,现在工程上逐步使用在主缆内通干燥空气的主动除湿方式。根据清水河大桥主缆除湿系统的安装工艺,为其他类似桥梁的主缆除湿系统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快慢车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挖掘因素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在研究传统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基础之上,研究了快慢车模式下不同开行比例及越行次数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分别给出了7种方案下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表达式。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根据给定的已知发车间隔,站间距及越行条件等,计算线路通过能力。通过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得出高峰时期线路的运能,从而合理规划和引导客流。可以为高峰时期确定快慢车开行比例提供理论支撑,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也丰富了轨道交通开行方案优化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公路改扩建施工区内三类速度控制策略的效果进行了现场试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限速标志容易被驾驶员忽略,限速效果不佳;视错觉标线的减速效果较好,平均速度降低11.8km/h,但速度标准差增大;摄像头标志的限速效果十分显著,平均运行速度降低16.6km/h,且速度标准差降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行车骑行实验计测系统,设计了自行车速度和转弯半径实验方案,实时采集自行车在不同转弯半径下的速度.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转弯≤10 m时,对骑行速度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据此对骑行速度与转弯半径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骑行速度和转弯半径相关回归曲线和方程.实验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中国自行车空间设计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大纵坡路段事故多发,为研究事故多发路段的事故致因机理,对长大纵坡段的驾驶行为进行基础研究。通过利用激光检测仪,选取长大纵坡段进行交通检测,提取相关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长大纵坡段车辆速度特性、车辆位置等进行分析发现,长大纵坡段小型车速度上升较快并持续保持高速运行,长大纵坡段大型车速度上升相对缓慢,并在速度上升到一定范围之后,制动保持在自身认为相对安全的速度行驶,长大纵坡段大小型车速度差较大,并且随着速度的增加车辆更加趋于行车道中间行驶,存在较大的追尾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7.
普通公路由于受到检测设施布设稀疏的制约,若沿用传统的交通事件自动识别方法,其判别率将低于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而误判率也将高于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为了便于公路管理者对普通公路发生交通异常时及时处理,以短时交通预测为基础,将交通异常的定义作为为判别标准,提出了1种新的交通异常判别方法,该方法能够排除由常发性交通拥挤和幽灵瓶颈现象引起的异常误判。试验表明,基于短时交通预测的公路异常判别方法精度误差在0.2以内,能够较好的实现对交通异常的判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扣车是城市轨道交通发生长时间初始延误条件下经常采用的列车运行方案。为了评价该方案的合理性,需构建基于乘客服务和安全的扣车方案评价模型,并对扣车方案进行评价。[方法]考虑到乘客出行规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扣车方案。构建了基于最大发车间隔、列车总延误时间、列车均衡性、终到延误列车数、滞留乘客数及乘客总旅行时间的扣车方案评价模型。选取上海某条轨道交通线路的4个区间,以早高峰小时的实际OD(起讫点)客流量为例进行计算。[结果及结论]计算表明,方案6下的综合评价指标最小,为最优扣车调整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列车运行图的均衡性,减少滞留乘客的数量,降低车站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物联网智能健康管理终端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蓬勃兴起的今天,针对新医改背景下医疗健康管理的实际需求,从应用场景、产品架构、应用服务架构及功能设计等几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设计,对同类产品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