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研究道路平面交叉口车道展宽渐变段的长度,本文建立了满足交叉口车道渐变段车辆行驶特征的正弦函数与双曲正切函数加权换道模型,并对模型中的最大横向加速度等关键参数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平面交叉口的设计速度和超高计算得到了渐变段长度的推荐值,最后采用Truck Sim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对结果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正弦函数与双曲正切函数加权换道模型提出的交叉口车道渐变段长度推荐值可以保证车辆沿特定最优的轨迹安全行驶,对日后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多条高速公路的小客车视距进行检查,发现中分带视距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在具有中分带的道路上,尤其是靠近中央分隔带护栏的左转曲线路段的停车视距不足的问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影响停车视距模型的各因素和现有停车视距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车辆在曲线路段运行的行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从影响停车视距模型本身的参数入手,在运行速度、道路纵坡、纵向摩阻系数3个方面对停车视距模型进行修正,并从目标物高度的角度出发,对停车视距不满足要求的路段提出建议,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目标物高度至0.8 m,可以很好地解决曲线路段的停车视距问题,避免中分带护栏特殊设计或者增加高速公路不必要的占地、影响速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主要分析连接山区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功能的三路互通式立交,通过典型示例探讨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选型及方案设计思路,提出设计时应结合山区的复杂地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灵活设计。  相似文献   
4.
连州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连州枢纽互通式立交在路网中地位、转向交通量、匝道布设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多个立交方案的比选,最终选择经济、合理的立交方案,总结出山区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路线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运行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介绍了清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路线设计中以运行速度为基础指标,通过安全性评价与分析,在技术指标改善方案和长大纵坡路线总体方案研究中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具有可穿透植被,高精度,高密度等技术优势,可以替代人工野外作业。密集的点云数据模型,可以任意获取走廊范围的矢量数据,方便指导路线设计。本文结合G4京港澳高速公路京石段机载三维激光点云数据,针对路线设计过程中对激光数据的使用方式、数据结构特点、路线平纵横指标的拟合设计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国内同类工程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受深圳市土地利用规划控制,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管道与深圳外环高速公路较长路段共用同一走廊资源。由于西二线开工建设在先,且两者之间距离较近,外环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时必然会对西二线正常运营造成影响。为了摸清外环高速路基施工期间各种因素对燃气管运营安全影响的程度,外环高速在测设阶段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从施工机械振动、施工车辆碾压、路基爆破影响、运营期安全隐患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其相关结论可为类似公路项目建设期间的设计及后期的施工控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从视距角度分析多车道匝道上小车超大车引发交通事故的致因,建立基于视距分析的多车道匝道视距评价与优化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立交的多车道匝道评价与优化.分析匝道上小车超车过程中停车视距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找出最不利状态进行研究;建立多车道匝道视距评价与优化模型,对该模型中匝道圆曲线半径、圆曲线长度、圆曲线与缓和曲线组合这3个关键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满足视距要求的匝道平面线形要素推荐值;结合交通安全设施提出一套综合性的视距优化方案;利用该模型对四川省某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解决多车道匝道视距不足的问题.在设计速度小于40 km/h的匝道,使用"平面线形优化法"效果较好.匝道圆曲线半径需要平均增大18.4%,圆曲线长度与缓和曲线长度均为3s行程长度.在设计速度大于40 km/h的匝道,"交通工程设施优化法"中的限速措施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其中设计速度与限速值的差值为15 km/h.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车辆在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满足安全行驶需求的运行速度过渡段最小长度,分别建立了满足超高过渡、变速行驶、3 s行程时间及横向加速度变化率适中等要求的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计算模型。采用UMRR链式开普勒雷达测速仪,实测不同主线设计速度下立交出口匝道分流鼻运行速度,结合SPSS软件分析,得到分流鼻运行速度。基于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计算模型和典型参数的分析论证,得到了满足不同需求下的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结果表明:匝道设计速度为30~40 km/h时,车辆变速行驶需求为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匝道设计速度为50~80 km/h时,超高过渡、3 s行程时间为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基于安全行驶需求,提出了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最小建议值及纵坡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0.
以清连公路石潭段路线设计为例,笔者从行车安全、合理展线、降低平均纵坡;指标的均衡连续,运行车速检验指标,灵活运用以及降低工程造价等几个方面浅谈了设计新理念指导下山区地形、地质等条件复杂路段路线设计的几点体会,以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