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4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凤崇  黄金陵 《汽车工程》1991,13(3):144-149
本文根据车身设计实践中对曲线曲面的要求建立了光顺处理的判别准则。以最小能量法为数学模型的基础,建立了车身曲线曲面计算机辅助光顺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一组曲线(面)连续地进行光顺处理、光顺性评价及其作图,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运行可靠。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及所建立的系统同时适用于其它行业(如飞机、船舶等)曲线曲面的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2.
车身外形CAGD中磨光三角域曲面的计算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凤崇  卢金火 《汽车工程》1997,19(4):252-256
三角域曲面设计一直是车身表面造型的难点。本文建立了磨光型三角域自由 曲面的计算模型,开发了软件,通过实际设计实例证明该方法光顺性好,计算稳定,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乘员的动态热反应规律,以提高乘员舱内的热舒适性,综合考虑环境参数、人体调节、代谢水平、服装热阻等因素,建立车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耦合计算方法,计算乘员重要热感应部位头部、胸部和四肢的皮肤平均温度动态变化情况,并分析人体热调节反应和热舒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乘员舱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计算方法可较可靠地分析乘员动态热反应和热舒适性;在暖风系统开启时,车内热环境瞬态变化,在不同乘坐位置乘员不同身体部位的皮肤温度变化存在差异;在热环境中,乘员皮肤温度上升,人体的热调节参数血管舒张量和出汗量增加,从而带走体内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太阳辐射下仪表板的热负荷,基于热平衡方程,对在海南夏季天气条件下汽车的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所算得的车内温度场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传热方式等因素对仪表板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和传导是仪表板温度场的主要影响因素;减小前车窗玻璃透射率、放置遮阳挡、合理增加仪表板导热系数和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都能显著降低仪表板的热负荷。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厚度及强度的高强度钢板对车辆正面碰撞性能的影响,以车身前端主要吸能结构的比吸能最大化为目标,构件的材料和厚度为设计变量,并考虑材料的变形路径和应变率效应,通过试验设计、近似模型与自适应响应面法相结合进行优化,得到了高强度钢板最优的匹配方案.优化后降低了车辆加速度和制动踏板侵入量等乘员伤害指标,提高了车体结构的耐撞性.本研究同时验证了基于自适应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车辆行驶时铝合金车身上某些焊接部位常常发生开裂的现象,对车身常用的A16063材料T型焊接接头低、等和高强度匹配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T型焊接接头受静载荷时的应力应变和焊缝强度对焊接接头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指出,高强度匹配能改善焊接接头性能,并获得了高强度最佳匹配系数,找出了高强度匹配T形接头焊接结构的薄弱位置.  相似文献   
7.
汽车产业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发展,不但存在着生产地域的集中,而且存在着向大生产厂商的集中。汽车整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与汽车产业相关联的行业迅速发展,广州已经形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和集群效应的凸显有利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为查找某汽车安装螺栓的断裂原因,对螺栓进行了断口宏观、SEM电镜、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分析,并对同批次完整螺栓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在各项理化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微观断口的形貌和断裂机理对螺栓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螺纹表面存在微裂纹是螺栓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电动汽车较好的技术路线,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构建了一辆前轮发动机驱动、后轮电动机驱动的外充电式四驱混合动力汽车模型,进行了电机、电池和发动机参数设计,设计了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能量控制策略和电能消耗型能量控制策略,并用Matlab和AVL Cruise软件对其进行了性能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汽车模型可行,匹配动力系统参数设计达到预期目标,电能消耗型能量控制策略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性。动力系统结构和能量控制策略易于产业化,可为样车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汽车的主动安全,对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利用分层控制的思想对控制策略进行建模,上层控制器为对车辆制动减速度进行决策的预碰撞时间模型,根据汽车追尾事故深度调查的驾驶员紧急制动数据分析制动系统的制动减速度,在考虑舒适性的条件下确定预碰撞时间阈值。下层控制器按照上层控制器输出的制动减速度,分析车辆轮胎模型和制动系统的关系,通过PID控制调节制动压力对车辆进行控制。在安全评价规程标准工况下验证控制策略的可靠性,通过追尾事故场景的重建来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在相对车速65km/h以内时能有效避撞,而高于65km/h时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碰撞车速,减小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