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了藜、艾蒿、酸模、芦苇、狗尾草、水稻和野生大豆7种人造湿地植物的根、茎叶和植物生长土壤的含氮量.结果表明,艾蒿茎叶的含氮量为6.50 g/kg,比野生大豆、狗尾草、酸模、水稻、芦苇和藜茎叶平均含氮量高3.85 g/kg,艾蒿根的含氮量为8.66 g/kg,比藜、野生大豆、酸模、狗尾草、水稻、芦苇根的含氮量平均高3.42 g/kg,野生大豆生长的土壤含氮量为0.090 g/kg,比自然状态、芦苇、水稻和对照土壤的含氮量平均高0.03 g/kg,利用人造湿地处理污水需要植物的含氮量高和土壤的含氮量低,以便能够更有效的吸收污水中的氮.  相似文献   
2.
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了藜、艾蒿、酸模、芦苇、狗尾草、水稻和野生大豆7种人造湿地植物的根、茎叶和植物生长土壤的含氮量.结果表明,艾蒿茎叶的含氮量为6.50g/kg,比野生大豆、狗尾草、酸模、水稻、芦苇和藜茎叶平均含氮量高3.85g/kg,艾蒿根的含氮量为8.66g/kg,比藜、野生大豆、酸模、狗尾草、水稻、芦苇根的含氮量平均高3.42g/kg,野生大豆生长的土壤含氮量为0.090g/kg,比自然状态、芦苇、水稻和对照土壤的含氮量平均高0.03g/kg,利用人造湿地处理污水需要植物的含氮量高和土壤的含氮量低,以便能够更有效的吸收污水中的氮.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季节采集沈阳西郊大学城附近不同层次的镉污染土壤,研究土壤浅剖面含镉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镉主要集中在土壤1~20cm的表层,1~50cm土壤含镉量逐渐减少,但随时间增长土壤镉正在向深层土壤运移.1~20cm表层土随春、夏、秋季时间变化含镉量逐渐减少,到冬季略有增加;21~30cm层土随春、夏、秋季时间变化含镉量逐渐增加,到冬季略有减少;31~50cm深层土随春、夏、秋、冬季时间变化含镉量持续增加.对土壤镉运移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植物吸收、雨水淋溶和土壤毛细管作用等.该地区土壤镉具有不断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趋势,镉污染土壤的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适合人类居住的中纬度黄海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丹东凤城作为典型样区,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了两种土地利用方式(玉米田和栗树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0~50cm土层有机碳含量为:栗树(Castanea)林(11.91g·kg-1)>玉米(Zea mays L.)田(4.68g·kg-1),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通过研究以期为准确预测土壤有机碳在全球变化情景下对大气CO2的源/汇方向及准确评估碳收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究芦苇湿地对垃圾渗滤液中含氮污染物的去除,并探讨芦苇湿地各部分氮含量分布及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的芦苇湿地土壤及芦苇根茎含氮量增加;茎叶含氮量明显高于芦苇根及土壤;芦苇生长过程能够固定环境土壤中的氮,芦苇能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部分含氮污染物.芦苇土壤含氮量未超出芦苇忍耐限度(177.67×103~255.67×103 mg/kg),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量.芦苇湿地可能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宁夏固原不同植物过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和含水量的测定和分析.发现人工林和灌木林土壤含碳量和含水量明显高于草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含水量分布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呈总体下降趋势,人工林和灌木林土壤含碳量和含水量层次间下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季节土壤浅剖面含镉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季节采集沈阳西郊大学城附近不同层次的镉污染土壤,研究土壤浅剖面含镉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镉主要集中在土壤1~20 cm 的表层,1~50 cm土壤含镉量逐渐减少,但随时间增长土壤镉正在向深层土壤运移.1~20 cm表层土随春、夏、秋季时间变化含镉量逐渐减少,到冬季略有增加;21~30 cm层土随春、夏、秋季时间变化含镉量逐渐增加,到冬季略有减少;31~50 cm深层土随春、夏、秋、冬季时间变化含镉量持续增加.对土壤镉运移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植物吸收、雨水淋溶和土壤毛细管作用等.该地区土壤镉具有不断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趋势,镉污染土壤的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