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10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三强  黄士周 《中外公路》2019,39(2):236-239
为快速解决与修补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麻面、龟裂等问题,采用高黏性改性沥青和碎石为原材料制成的新型路面养护薄层修补料修补路面,不仅高效快速而且不会对交通造成任何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方案1的总体性能优于其他方案,聚合物改性沥青薄层修补料所用的改性沥青采用方案1的配比设计,研究得出集料采用S12、S14级配碎石;通过薄层修补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可知,经薄层修补料处理过路面相对于原路面在平整度、构造深度、摩擦系数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改善与提高;对薄层修补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可知,薄层修补料结构层与原路面结合良好,黏结紧密,构成了完整的一体结构,薄层修补料与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黏结力平均值为5MPa;使用探地雷达对路面进行探测可知,薄层修补料与原沥青混合料路面挤嵌良好,形成了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开展,新疆哈密地区成为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基地,矿区道路的质量水平决定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目前,新疆哈密地区矿区资源道路的建设正处于新建、扩建和改建阶段,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不可忽视的弊端,因此矿区资源公路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成为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如何深入分析和解决哈密矿区资源公路的弊端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通过多方面细致的分析,针对弊端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工业CT三维扫描成像技术,进行了3类典型级配结构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结构水泥稳定砂砾材料在过载条件下破坏前、后的微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悬浮密实结构、骨架密实结构及骨架空隙结构这3种典型级配结构的空隙率主要受最大空隙体积的影响;骨架密实型结构大粒径骨料破坏后形成的较小骨料和胶结料形成的整体仍有一定的强度,该结构抗疲劳破坏潜力较大;优化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级配结构可有效增强其抗破坏能力.该研究成果对干旱荒漠区公路工程施工和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泥石流是天山公路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天山公路泥石流的机理研究主要来自对区域泥石流的研究。研究工作以点面相结合为基础,通过对天山公路泥石流3个基本形成条件(即松散固体堆积物,水源和地形)的分析,提出了天气形势、暴雨强度、前期降雨、滑坡活动、土体含水等因素与泥石流暴发时间、规模大小、流体性质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部分相关公式。从而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砖混类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基层填筑的再生路面在移动荷载下的力学响应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再生骨料掺量的再生混合料进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分析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特点;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再生路面三维道路模型,分析了移动荷载下再生路面力学响应规律;并基于正交试验,就再生下基层厚度、底基层厚度及再生骨料掺量对结构力学响应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具有压碎值大、密度小、吸水率大的特点,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随再生料掺量的增多分别增大与减小,再生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随再生料掺量的增多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将砖混类再生骨料用于基层铺筑时建议掺量在40%以下,并应严格控制再生骨料中砖混比例;(2)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动力响应具有“应变集中”与“应变交替”的现象,最大竖向应变达到381.94με;(3)建筑垃圾再生路面下基层厚度、底基层厚度对道路性能的影响大于再生骨料掺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垃圾再生路面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冰雪、大雾天气情况下交通安全隐患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探讨,对各种方式的安全保障设施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期为今后类似环境的道路交通安全设计、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公路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采用雷达图像处理技术的工作方法和技术特点,结合工程实例论述探地雷达技术在城市快速路路基、路面检测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最终得到关于路面工程厚度检测以及路基缺陷检测等方面的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