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2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攀  邓兆祥  褚志刚 《汽车工程》2007,29(12):1106-1109
针对油底壳冲压过程中板厚会发生变化的现象,采用显式有限元法模拟油底壳整个冲压成形过程,获得油底壳板厚变化信息,将板厚信息映射到隐式模型中进行模态分析。通过与不考虑板厚变化模态结果和实验模态对比发现,考虑冲压过程引起的板厚变化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其误差在5%以内,比不考虑板厚变化的分析结果各阶固有频率误差平均减小50%左右。  相似文献   
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建模与解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悬置看作弹簧阻尼元件,优化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刚度矩阵,从而合理布置各阶频率,使模态间振动解耦。通过Maxwell力学模型求解悬置的频变特性和幅变特性,并建立含该力学模型的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的整车系统振动响应表明,解耦优化后的悬置系统明显改善了悬置系统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乘用车结构声腔耦合系统的振型耦合机理,并介绍了其在车内噪声控制中的应用.建立了结构声腔耦合系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计算车内噪声传函,发现50 Hz处有一明显峰值.为分析该峰值产生的原因,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耦合系统的振型耦合系数(MSCC),发现该峰值主要是由于第1阶声腔模态和第15阶结构模态耦合产生的.基于上述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隔板缝隙对消声器声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板缝隙对扩张式消声器影响不大,但将提高共振式消声器共振频率.分析其原因是由于隔板缝隙的存在,增大了等效旁支管的总横截面,因而减小了其声质量,提高了系统的固有频率;而加长隔板翻边的长度,使旁支管的长度变长,声质量增大,共振频率降低,因而可部分抵消缝隙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抑制薄板在外界激励下的低频振动,对机敏约束层阻尼(SCLD)结构进行了主动振动控制研究.首先,考虑了黏弹性材料随温度与频率变化的阻尼特性,结合GHM阻尼模型建立了耦合系统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型;其次,考虑到结构动力学模型自由度庞大,采用物理坐标下自由度动力缩聚和状态方程下复模态截断进行了两次降阶,并通过复模态空间向实模态空间转换,得到了低维实模态控制模型;最后,通过模态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并基于低阶控制模型设计了振动控制器,证明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组合降阶方法可以有效地对SCLD结构进行降阶,对模态控制模型主动控制取得了良好控制效果:在单位阶跃激励下,振动响应衰减时间从0.20 s缩短为0.08 s;在随机白噪声激励作用下,振动响应均方根值降低了39.65%.   相似文献   
6.
车内耦合声场振动噪声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轿车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车室声腔声学有限元模型,以及声固耦合模型;进行了车身结构模态分析、车室声腔声学模态分析和耦合声场模态分析.研究了声固耦合系统在发动机和路面激励作用下的车内声学响应,预测了车内振动噪声并分析了车身各板件的声学贡献.据此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后,得到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7.
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在1/4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以天棚阻尼半主动悬架为参考模型,设计了半主动悬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包括可调前置控制器和状态反馈控制器两个部分。推导了自适应控制律与相应的约束条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对于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鲁棒特性。自适应控制器不仅明显降低了车身加速度,提高了平顺性,同时也使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获得了改善,悬架动变形稍有增大。  相似文献   
8.
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滑模控制及鲁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玲  邓兆祥  李以农 《汽车工程》2004,26(6):678-682
在多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输入系统的滑模控制律,并应用于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了系统的时、频域响应,计算了响应的功率谱均方根值,考查了滑模控制器的稳定性和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多输入系统滑模控制器性能稳定,对模型参数的改变,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胡玉梅  邓兆祥  李晓红  王攀  王勇 《汽车工程》2004,26(6):719-722,634
结合国内软硬件资源条件,着重探讨了汽车碰撞计算机仿真分析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和汽车各部件正面碰撞的建模策略,模拟结果在整车及主要吸能结构的变形模式、典型测点的加速度时间历程等方面均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微型客车进行了耐撞分析,找出其不满足我国正面碰撞乘员被动安全性法规要求的原因,并对提高其车身结构被动安全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相应的力学目标和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手段,提出既对原车身结构改动小,又能有效提高被动安全性的结构改进措施,对该车改进后的结构进行了正面碰撞计算机模拟和实车实验,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