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本文对1974年7月至1985年6月间植入永久性入工心脏起搏器的96例病人和126个起搏器进行了远期随访。目的是探讨影响远期予后的因素,以指导今后更好的选择适应症,96例中死亡6例,心功能不全14例,其余76例可参加正常工作或轻工作。全部病例均因三度房室阻滞或严重病窦综合征并伴阿斯  相似文献   
2.
<正> 窦房结(SN)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SN 及其周围病变均可导致SN 自律性和(或)传导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各种窦性心律失常.评价SN 功能的方法有多种,但各有其局限性.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为SN 功能判定提供了新途经.常用的电生理指标有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和窦房结有效不应期(SNERP).其中以SNRT 诊断价值较高.本文拟就其历史、现状、方法,临床应用和其局限性结合作者的工作体会做一简要综述.1884年Gaskell 在海龟实验中首次证明用高于SN 自身固有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心房时可以抑制SN的起搏功能,发现心脏具有超速抑制现象。其后的临床报道相继予以强调。根据这些临床观察,Lange对SN 的超速抑制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超速刺激结束后SN 较低位起搏点受抑程度轻。1971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地高辛维持量疗法存在的问题,运用药物动力学的有关理论,提出了改良的负荷量疗法。文章通过血浆地高辛浓度和临床观察,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和中毒发生率。结果表明改良的地高辛负荷量疗法能提高疗效,具有减少洋地黄中毒的趋势。本文推荐的地高辛负荷量疗法为:第1天给予负荷量0.375mg~0.75mg,分2~3次服用;第2天后按Cr调整维持量。  相似文献   
4.
分组观察"心肌荣"口服液对3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结果表明:口服"心肌荣"40、100ml组,在服药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楔压(PWP)明显下降,而心脏指数(CI)明显上升(P<0.05),此作用维持4h,提示口服"心肌荣"40ml,每天3次,可治疗在性CHF.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我院自1984年来使用的120例多功能程控心脏起搏器,其中VVI114例,DDD5例,DVI1例。通过对其中95例进行的162决程控,认为在置入术后适时地合理地程控,可以纠正起搏器的部分合并症、消除症状、节约电能、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起搏器次数。相信这类起搏器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观察了ATP20mg快速静脉推注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并用心内膜标测技术研究其对心脏传导功能的电生理效应。选择经心电图证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共12例,且均无病窦综合征、哮喘等病史或其他应用ATP的反指征者。发作前记录希氏束电图和心内膜标测及其各部位正常传导时间、顺序和有无房  相似文献   
7.
对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下,观察吸入10mg/LNO后肺动脉压力及心输出量等的改变,结果表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吸入低浓度NO气后,平均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均较基础状态明显降低(P<0.05),心输出量则较前增高。提示吸入10mg/LNO可明显降低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8.
ASIX-YEARRETROSPECTIVESTUDYONTHERELATIONSHIPOFSODIUM-LITHIUMCOUNTERTRANSPORTWITHBLOODPRESSUREANDSODIUMSENSITIVITYINCHILDREN(牟...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 5 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 K+、Na+、Cl- 、Ca2 +的变化。结果显示 :该病早期即存在低钠、低氯 ,且随心功能恶化及病程延长而加剧 ( P <0 .0 1 ) ,尤以低氯为显著。低钾与心功能无关 ,仅随病程而变化。低钠、低氯、低钾提示预后不良 ,3年病死率均大于 5 0 %。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基础上,出现一种新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ous Translumin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该法是一种治疗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心导管技术,从周围动脉经皮穿刺插入一条特制的球囊扩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