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The structure of the imaging device for Ultrasonic C-Scanning and the functions of its main unit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device i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NDT(nondestructive testing) for an Aluminum-base composi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given. Finally, further study to be required and other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声法研究了粉末冶金工艺制备6066Al/SiCp复合材料的阻尼特性。实验测定了4种不同SiC体积比(5%,7%,9%,12%)试样在超声频率为1.25 MHz、2.5 MHz、5 MHz、10 MHz时的衰减系数α。结果表明:可以用吸收衰减表征该复合材料的阻尼特性;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大,材料对超声的吸收和散射增强,吸收和散射衰减系数增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SiC体积比的增大,该材料的吸收衰减系数增大,阻尼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4.
SiCp/Al复合材料中增强体SiC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内耗法和超声衰减法研究SiCp/Al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基础上,分析SiCp/Al复合材料超声衰减系数中吸收系数与散射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用超声法测定SiCp/Al复合材料增强体SiC含量的方法。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它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在利用内耗法和超声衰减法研究SiCp/Al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基础上,分析SiCp/Al复合材料超声衰减系数中吸收系数与散射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用超声法测定SiCp/Al复合材料增强体SiC含量的方法.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它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详细说明了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原理,并在其理论基础上将其引入到信息过滤技术中的过滤结果部分,讨论其在目标识别过程中是否具有可行性.根据计算的结果证明了信息融合中的D-S证据理论在判断识别目标上的使用是有效果的,它能够有效地去除冗余的信息并确定最有用的待识别目标.  相似文献   
7.
用超声纵波沿垂直于应力方向对45#钢进行测试,测量其在单轴应力作用下的声速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拉、压单轴应力作用下,超声纵波的声速都发生了变化,声速相对变化率与应力成线性关系。通过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无损测试材料内部应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中用非线性波调制法检测CFRP板中由钢珠冲击产生的损伤;通过压电晶片CFRP板中激励低频振动和高频载波,研究冲击损伤、振动、波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损伤指数评价板内不同程度的冲击损伤,分析非线性波调制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冲击作用下CFRP板内非线性波调制强度逐步增强,损伤指数与冲击次数成指数衰减规律;检测时应尽可能提高低频振动激励电压以提高非线性波调制法对微损伤的检出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动态监测槽罐中液体的液位,利用时间域内射频信号在液体和空气中的响应特性测试液体的液位.在测试过程中通过网络分析仪将射频信号输入到自行设计的测试探针上,测试其S11参数,得到信号在空气和水中的频率响应,并经傅立叶变换至时域内.探针周围介质变化会引起反射信号相应的变化,结合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确定液体的液位.实验结果表明,射频信号时间域反射法能够精确、动态地监测液体的液位变化.与其它测试方法相比精度高,能实现自动化测试,尤其适合多层液位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颗粒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越性能的复合材料。由于工艺上的原因,复合材料内部存在着缺陷,严重影响着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因此在应用时必须对它进行无损检测。本文应用超声C扫描系统对颗粒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能够显示复合材料内部缺陷横截面图的无损检测方法。可以根据所得到的图形确定材料中缺陷的尺寸和形状,并根据缺陷形状,判定缺陷的性质,同时也为进一步改进制造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