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结合秦隧道的地质特点,指出了我国铁路首次在秦岭隧道施工中应用“掘进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根据秦岭隧道的施工要求,阐明了在引进“掘进机”选型时应着重注意的问题。详细地介绍了主梁型和凯式“掘进机”的结构特点。对我国铁路首次引进“掘进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角隧道设计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介绍了青藏线西格二线关角隧道的线路方案比选、施工方案的比选,主要进行了关角隧道钻爆法与TBM法施工的方案分析,以为国内其它长大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乌鞘岭特长铁路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乌鞘岭特长铁路隧道在工期要求、辅助坑道数量及其布置形式上有其自身特点,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依据这些特点,并考虑到实际中所遇到的其他因素,经过对施工通风方案的研究、比选,确定出了最佳的通风系统.整个研究过程,揭示出了该隧道施工组织中需考虑及注意的问题,并体现出该隧道在施工组织及施工通风协调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结构安全问题始终贯穿着隧道全寿命周期,是保障交通线路正常通行的关键节点之一。从隧道结构典型病害类型、病害感知、结构安全状态评价与病害整治等方面入手,梳理服役期隧道结构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服役期隧道结构病害主要包括水害、混凝土结构裂损、结构变形超限以及衍生病害;渗漏点的分布与隧道结构的复杂程度有一定关联。隧道病害受周边环境和结构自身共同影响,不同病害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在特定情况下互为因果。高清数字图像、激光点云、探地雷达图像均可作为深度学习的训练数据集,病害识别的效果与计算机性能、GPU以及神经网络模型有直接关系,工程中通常借助快速移动平台提高病害的识别效率;依托量子计算的人工智能手段将是隧道病害感知发展的方向。健康监测系统的实施是掌握隧道结构安全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其故障率高、成本高、条件要求高的缺点,业内已开展了关于轻量化监测的有关探索。规范中推荐的隧道安全评价方法有单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目前常用的安全评价理论有数十种之多,未来应将相关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作为研究的重点。注浆是隧道病害整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新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隧道病害整治行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西安-安康铁路线上的秦岭隧道是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最长的单线铁路隧它将是在我国铁路隧道修建中首次采用TBM法施工的一座隧道。本文主要介绍秦岭隧道的设计概况,施工方案的研究,TBM法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施工安全的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乌鞘岭特长隧道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鞘岭隧道为目前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长20.05 km,其地质条件复杂、工期极其紧张、工程规模巨大,引起了国内外地下工程界的瞩目.文章通过越岭隧道限坡、长度、单双洞方案比选介绍了乌鞘岭特长隧道方案选择情况;并从隧道施工方案、防排水、运营和施工通风等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隧道的设计概况.  相似文献   
7.
多年冻土隧道设计难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铁路隧道的技术难度主要由高寒、高海拔、冻土的环境特征所决定的.文章通过对青藏铁路隧道主要技术问题的分析,探讨在高寒、高海拔及冻土地区隧道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长大隧道的数量将会大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长大、特大隧道不断涌现,隧道工程建设高速发展,而隧道风险评估领域研究稍显滞后,影响精品化隧道工程与高质量发展。对国内外长大隧道建设与运营阶段风险评估现状开展综述研究,从单因素评价法到多因素评价法对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介绍及优缺点评价,并针对隧道建设阶段涌水、塌方、岩爆等风险,阐述单因素风险评估现状。同时介绍目前主要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模糊)层次分析法、贝叶斯网络法、神经网络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简要评价。最后,就目前隧道领域风险评估进行总结,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提供建议,以期为该领域工程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