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平台作为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区域节点的核心设备,能够实现多级视频系统的互联互通。以青藏铁路视频区域节点工程为例,介绍互联互通平台的功能结构和实现关键技术,并通过青藏铁路公司视频区域节点现场工程的实施验证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谢征宇 《中国铁路》2014,(10):75-75
<正>企业应当积极参与铁路技术标准制修订,通过追求更高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利用技术创新拥有知识自主权。为了提高中关村轨道交通视频与安全产业技术联盟成员单位对技术标准的编制能力,9月18日,中关村轨道交通视频与安全产业技术联盟举办了"铁路技术标准编制学习研讨会讲座"。联盟邀请了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陈梅高级工程师对铁路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1日,轨道交通视频技术实验室与铁科院信息所联合主办了2012年轨道交通视频与安全发展论坛,论坛的主题是高清视频与网管技术研讨。首先对高清摄像机性能、既有综合视频监控平台对高清系统的兼容能力及性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与运营,视频监控系统在铁路沿线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庞大,产生的视频数据爆炸性增长。基于图像的目标检测算法能及时发现监控画面中入侵高铁周界的异物,对保证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设高铁周界入侵视频图像样本库,利用统一的高铁场景视频图像数据、目标检测算法、算法运行环境和算法评价标准,测试不同场景、天气下目标检测算法的功能有效性和现场适用性,为相关部门提供智能分析算法的标准化测试,以推动铁路视频图像分析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谢征宇 《中国铁路》2014,(5):118-118
2014年5月5日,高温及长寿命半导体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先供应商CISSOID公司,在北京宣布与上海诺卫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在华销售其产品的重大经销协议。诺卫卡公司现面向中国市场公开销售CISSOID产品。  相似文献   
6.
高铁客运枢纽视频监控采集点布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高铁客运枢纽的内部布局和旅客流线特点,提出了高铁客运枢纽视频监控采集点布设原则和枢纽主要功能区域视频监控采集点的布设方案,并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了视频监控采集点的布设。  相似文献   
7.
本书主要围绕通信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情况,介绍铁路通信技术。主要内容有:通信网基本技术、传输网、接入网、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网、移动通信网、支撑网、铁路其他通信业务网及通信电源。本书由龙章勇、b爱琴编写。书号:978-7—113-17972-4  相似文献   
8.
��·��װ������վ�ѳ�����Ż�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堆场作为集装箱列车装卸作业与集卡提交箱作业的缓冲区,堆存策略直接影响整个中心站的作业能力和效率,本文对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堆场混堆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中心站堆场混堆作业问题的描述,建立了两阶段优化模型,第一阶段平衡中心站堆场各箱区进口箱和出口箱的箱量,第二阶段为分配到箱区的集装箱指派较优箱位,使堆存所产生的压箱数最小,并设计了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利用某集装箱中心站的实际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比中心站现有的堆存策略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产品属性、投资收益和经营三个角度分析铁路行包运输,确定了铁路行包运输的公益性属性。通过参考国内外其他相关行业对公益性和普遍服务的补贴方式,提出了针对铁路行包公益性运输的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轨道线路环境入侵物自主识别是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基于神经网络的高精度目标检测模型严重依赖算力,部署成本高,很难普及运用。为此,提出一种改进yolov4-tiny的轻量级网络模型。在网络主干,通过融合跨阶段结构和通道混洗策略,提出CSPShuffleNet结构,加快网络推理;在网络颈部,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增强网络目标定位能力;在网络头部,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传统卷积,进一步压缩网络参数量。基于铁路异物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yolov4-tiny,本模型的均值平均精度最大提高1.4%,参数量减少49.9%,模型容量减少55.4%。验证了本模型对于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检测系统的普适性,从而为铁路安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