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3篇
铁路运输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
介绍的系统包括桥梁上部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的选择、墩台类型选择及工程量估算。采用作者提出的“双重加权多目标决策方法”,对可行的方案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方案,彩多层模糊识别方法对工程量进行估算。系统采用多线路推理、数据驱动和目标驱动相结合的推理策略,运用策略解释法解释推进结论,大量的汉字选择菜单为用户提供了友善的人机界面。  相似文献   
2.
斜拉桥拉索横梁除承受多个方向的荷载作用以外,还需传递斜拉索拉力,其剪力传递路径非常复杂。以同泽大桥工程为背景,采用MIDAS/FE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拉索横梁模型,对拉索横梁成桥阶段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拉索横梁横向受力特性,探究其拉应力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纤维超高强混凝土框架短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2根超高强纤维混凝土框架短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分析了影响纤维超高强混凝土短柱位移延性的因素,探讨了其变形与耗能能力。将试验结果与普通高强混凝土短柱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在超高强混凝土短柱中掺入纤维是解决超高强混凝土短柱脆性大、延性差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海涛  贾金青 《公路》2012,(3):221-226
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理论,建立了考虑渗流力的管棚预支护条件下隧道开挖面三维稳定性分析模型,由此确定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结合深圳地铁实际工程,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与流固耦合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而研究了管棚预支护对隧道开挖面渗流力的影响,分析了地下水位和管棚剩余长度与开挖面渗流力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渗流力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渗流力与地下水位呈线性关系,当隧道在富水地层施工时,必须考虑渗流力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管棚预支护可以显著地减小隧道开挖面处的渗流力,但当开挖面前方管棚剩余长度超过2倍洞径时,再增加管棚长度对减小开挖面渗流力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分离模型预应力混凝土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NSYS进行空间曲线布筋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全过程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荷载挠度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外计算的混凝土梁顶应变以及中和轴位置变化也较好地符合了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过程中的变化,说明该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静载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为模拟实际工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变化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基于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隧道开挖面预支护及顶部预支护进行参数分析,研究隧道开挖过程中有无顶部预支护条件下不同开挖方式、不同核心土长度、不同台阶长度对地层沉降、管棚力学行为及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总结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方式的选择及顶部预支护设计提供一定参考.研究结论:(1)留设核心土可以显著改善开挖面的稳定性,核心土的最佳长度大约在D/3~2D/3范围内,施工中应尽量使核心土长度与台阶长度相等.(2)核心土抑制围岩水平位移的作用有限,在软弱地层,单纯依靠核心土的作用并不能控制水平位移,应结合管棚预支护等隧道顶部预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对4根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预应力筋高度和预应力筋配筋率对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和裂缝开展情况的影响,并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承载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预应力筋高度和预应力筋配筋率对超高强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裂缝开展情况均有一定的影响; ANSYS模拟计算所得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以及极限荷载与试验结果较吻合。研究结果可为超高强混凝土梁的设计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及其引起钢筋锈蚀的机理,提出了钢筋面积随时间变化的公式.根据锈蚀钢筋疲劳试验,提出了反映钢筋疲劳性能的疲劳强度时变模型.基于上述模型,运用线性累积损伤法则和蒙特卡罗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桥梁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计算其时变疲劳可靠度.结果表明:氯离子侵蚀作用下,钢筋有效截面减小和疲劳性能衰减显著降低桥梁结构的疲劳可靠指标.本文建立的计算模型能够为结构疲劳可靠性的鉴定以及结构构件的维修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