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1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现场实测资料,对工程海区的潮汐、潮流、风、波浪、含沙量及底质等自然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潮流和波浪数值模拟结果,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方法,对不同建港方案的年淤积量及一次大风天气情况下悬沙和推移质泥沙淤强分布和淤积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就该工程对渔港泥沙淤积的影响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不同深度条件下潜艇发射鱼雷时的能量消耗,提出利用海水静压力差作为潜艇大深度发射鱼雷的一种原动力补充能量,为潜艇水下大深度发射鱼雷能量储备与使用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考察目标设定式电磁扫雷具模拟受保护舰船磁场效果出发,利用遗传算法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得出现有目标设定式电磁扫雷具在模拟上有保护舰船磁场上的不足及原因,提出一种在不改变目标设定式电磁扫雷具单个磁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磁体水中状态提高模拟效果的办法,通过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天津港回淤现状与回淤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天津港 1 994~ 1 998年实际维护疏浚工程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对全港的回淤状况有了充分认识 ,在此基础上 ,综合分析研究港域水文泥沙条件与回淤泥沙特性及影响回淤的主要因素 ,得出天津港现状下港池、航道泥沙、回淤强度分布计算式 ,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 ,两者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5.
闫勇 《科技交流》2006,36(3):63-65
主要介绍了河套灌区铁路勘测与设计的过程、思路与特点,力求为类似地形地貌勘测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闫勇  韩鸿胜 《水道港口》2012,33(2):113-118
利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实测水文、泥沙及水深测量等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建立了南起万山群岛、北至虎门、东起汲水门、西至珠海—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整体物理模型,研究工程实施对伶仃洋诸港口、伶仃航道、铜鼓航道及附近海域流场、潮位和水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实施对潮流、潮位的影响仅在桥轴线上下游各4 km的范围内,对伶仃航道、铜鼓航道通航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台州湾海域水文泥沙环境及海床冲淤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苗  闫勇  吴以喜 《水道港口》2009,30(4):246-252
文章结合台州湾海域历史上各年代、各测次的水文泥沙测验和实测地形资料,对该海区1934~1998年和1988~2003年2个不同时间长度内的地形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州湾属于强潮海域,具有潮差大、潮汐动力强的特点;该海区在1988年以前处于略有淤积状态,而1988年后期处于冲淤基本平衡的稳定状况;椒江口内高含沙水体的往返运移对湾内水域冲淤变化的影响甚小;造成该海区海床变化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浙江东海岸沿岸泥沙运动,随着来自长江口泥沙的逐年减少,该海域的海床形态基本趋于稳定,海域含沙量逐步降低,为台州市深水港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泥沙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施工中的重叠区架设方法、主梁梁段间连接情况及吊索、斜拉索安装方法对施工过程的影响,提出综合考虑结构内力及经济性的多因素分析方法,用以指导合理施工方案的比选。首先,基于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架梁一般方法,对某公铁两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拟定4种不同的可行性施工方案;然后,基于全桥有限元模型的倒拆施工模拟计算,对结构内力及经济性指标进行分析,揭示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最优的施工方案。结果表明:当吊索设计为非张拉型时,可采用斜拉索区逐段刚接、重叠区与吊索区逐段铰接的梁段连接方式,待合龙后通过压重实现梁段刚接,最后张拉重叠区斜拉索;当吊索设计为张拉型时,可采用逐段刚接的梁段连接方式,且斜拉索及吊索应采用分次张拉。  相似文献   
9.
轨索滑移法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轨索滑移法(一种新的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方法)运梁系统的可行性、合理性与可靠性,以矮寨大桥为背景,进行节段足尺模型试验.试验模型选取单侧主缆、6个梁段的节间,模拟5对吊索和吊鞍.通过测试运梁车走行状态、轨索变形、轨索力及吊索力,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轨索运梁系统运行平稳,未出现左右摇晃和脱轨现象,运梁系统安全可靠;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表明轨索变形和关键结构受力满足设计要求;选用的轨索、吊鞍及运梁车间的相关参数合理;设计的轨索力大小和安全系数基本合理;增大初始轨索力可使运梁车的通行性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0.
大跨度悬索桥主缆的应力在主鞍座处最高,主缆次应力在此处也比较大。采用不同的假设条件可建立主鞍座处主缆二次应力的几种计算方法,针对某实桥,将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悬索桥索鞍出口处主缆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的二次应力和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主缆变形较小时,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在主缆变形较大时,索鞍出口处主缆的二次应力计算需将钢丝的滑移及钢丝间极限摩擦剪力随主缆轴力增大而发生改变的影响考虑进去。通过计算所得到的索鞍出口处主缆的安全系数达到2.0,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减小这一位置处的二次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