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6篇
  免费   326篇
公路运输   4113篇
综合类   4136篇
水路运输   2237篇
铁路运输   2851篇
综合运输   845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861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810篇
  2011年   919篇
  2010年   836篇
  2009年   853篇
  2008年   911篇
  2007年   856篇
  2006年   780篇
  2005年   754篇
  2004年   615篇
  2003年   826篇
  2002年   689篇
  2001年   491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底部的渗水通道,作为一个施工常见问题,由于受设备机械及施工工艺的限制,无法避免。因管片注浆孔位的限制导致二次注浆以后仍会存在不同程度渗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影响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本文重点分析了渗水通道形成的原因猜想,并在现有条件下加以验证,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提出处理构想。  相似文献   
2.
3.
4.
5.
从设计、施工方面分析了混凝土连续箱梁裂缝的成因,并从理论分析、预防措施、构造措施、化学方法、工程施工要求等方面探讨了有效合理的治理措施。结合工程实例在部分位置设置监测点,实时监测并处理,进而对重点部位加固处理,使箱梁结构更加稳定。通过结果分析,验证了治理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国内大城市的首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大多建设于2005年前后,未来5 ~10年内将普遍到达信号大修年限,在大修中同步进行制式改造以满足线路的运能需求是普遍的做法.既有线路的大修与新线建设的差异较大,在国内普遍缺少大修改造的经验.通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信号系统改造的实际案例,对既有线路信号系统大修改造类项目的 典型难点进行研究.将信号大修的典型难点分为3种类型,研究其应对策略,以期为后续其他城市陆续开展的信号大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毛旭东  徐秋艳 《航海》2020,(3):48-5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简称NCP)肆虐,对全球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类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船员的工作环境特殊,突发性的危机事件更容易对封闭环境下的船员产生心理应激障碍。以往研究也表明,过分的恐慌、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和过度的担心会削弱身体抵抗力,降低其心理免疫能力,影响其生理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对于船员在疫情时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及探讨在疫情期间如何对船员进行有效心理危机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锡地铁1号线南延线车辆启动时冲击率相对较高而引起的冲动问题,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际测试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车辆启动时的冲击率,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兰新高铁甘青段路基冻胀变形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冻胀处理措施,将路基冻胀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对路肩以下5 m范围内路基的冻结深度、水分、冻胀变形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冻结深度的发展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基床表层以下填料含水量随着冻结深度增加缓慢增加;基床表层及基床底层上部1.0 m范围冻胀量占总冻胀量的80%以上;低路堤地段冻胀最严重。为减少路基冻胀量,设计及施工时应采用全冻结深度防冻胀方案,以填料防冻胀为主,辅以防水、疏水和隔热等综合措施;低路堤地段防冻胀措施应适当加强。  相似文献   
10.
徐敏 《水上消防》2020,(1):22-27
救捞事业是党和国家在海上构筑的德政工程,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国救捞践行“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神圣使命,在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承担国家指定专项任务和国防交通战备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救捞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救捞摄影以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等特点,受到救捞部门员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对推动救捞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