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142篇
综合类   41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114篇
综合运输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斜井作为施工通道成功解决了暗挖车站工作面少、出渣进料工效低、施工周期长等难题,但如何合理选址、避开重大风险、节约投资仍是暗挖车站斜井设计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以环线车站斜井方案设计为例,结合技术、经济、工期等因素综合分析,运用肯特指数法进行风险比较,并采用工程类比法对重大风险分析,研究复杂环境下的斜井方案设计,所得结论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大坡度通风斜井为研究对象,对斜井的开挖施工及支护结构安全性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V级围岩条件下,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喷锚紧跟,施作二次衬砌的施工方法,能保证工程的快速、安全完成,可为今后类似地下工程的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关角隧道4号斜井施工过程中,穿越与地表河谷连通性密切地段的综合处理技术,其中包括连通试验测定,地表处理等措施。施工实践表明,所介绍的施工方案合理可行,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结合云桂铁路富平隧道斜井的地形及地质特点,对比分析有轨提升出碴和无轨汽车运输2种不同方式在长大隧道斜井施工过程中的利弊;简要介绍无轨汽车运输系统机械选型配置;阐述斜井施工的技术要点和安全保障措施。实践证明,富平隧道斜井施工采用无轨运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以后长大隧道斜井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乌鞘岭特长隧道辅助坑道的比选,重点论述了施工斜井的预设计情况,以求充分发挥施工斜井在特长隧道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尽快建成特长隧道.  相似文献   
7.
潘敏 《中国水运》2014,(7):372-373
在长大水工隧洞施工过程中,隧洞的出渣效率是影响隧洞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山供水1-7#支洞主要承担1#隧洞SBE25+162~SBE30+100段出渣任务,由于该支洞施工坡度大、洞深长、断面小,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保障隧洞如期贯通,经过多次现场考察、分析,采用有轨运输与无轨运输联合出渣的施工方案。该出渣方法充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主洞采用传统的无轨运输方式,充分发挥了其机动性大的特点;支洞采用有轨输运方式,特别是在托运平台车的设计和轮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现场工程条件,很好的解决了支洞的上述不利于运输的特点。特别是在有轨与无轨的衔接问题上,充分的考虑到无轨运输的时间空隙,使其衔接上得到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9.
10.
针对长大隧道施工中有轨快速运输轨道高低不平顺检测方法缺乏便捷高效性问题,通过轴箱垂向加速度和轨道高低不平顺之间的关联关系,并结合长短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RU),建立LSTM与GRU融合的轨道高低不平顺估计模型。结果表明:利用LSTM-GRU模型估计的高低不平顺幅值和对比值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估计值和对比值的差值最大为1.38 mm,占最大幅值的8.84%;其中差值在15%(1.02 mm)以内的数量占样本总数的86.4%。LSTM-GRU模型相对LSTM模型,训练时间下降37.51%;相对于GRU模型,高低不平顺均方根误差下降30.77%。针对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有轨运输,LSTM-GRU模型不仅能保证估计精度,还能明显降低估计时间,对长大隧道施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