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56篇
  免费   307篇
公路运输   97164篇
综合类   7462篇
水路运输   1504篇
铁路运输   701篇
综合运输   1332篇
  2024年   253篇
  2023年   724篇
  2022年   715篇
  2021年   844篇
  2020年   1411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773篇
  2014年   3598篇
  2013年   3316篇
  2012年   5037篇
  2011年   5295篇
  2010年   5235篇
  2009年   6592篇
  2008年   6557篇
  2007年   4950篇
  2006年   4839篇
  2005年   5466篇
  2004年   7128篇
  2003年   6364篇
  2002年   4702篇
  2001年   3789篇
  2000年   3441篇
  1999年   3679篇
  1998年   3603篇
  1997年   3790篇
  1996年   3289篇
  1995年   2581篇
  1994年   1874篇
  1993年   1611篇
  1992年   1750篇
  1991年   1474篇
  1990年   1059篇
  1989年   1495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领域的发展方向,且高校逐渐与企业合作,建立智能汽车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现阶段,校企合作深度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利于为智能汽车领域输送更多的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智能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详细阐述智能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当中,明确提出了开启"1+X"的证书制度,其主要目的是要利用把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进行有效融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新能源车技术专业作为实例,对"1+X"制度进行积极地探索,找到培养高品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新方式,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师资力量等各方面进行探索,为"1+X"课证融合的有效开展寻找高效途径,从而提高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国内现阶段燃料电池应用于车用动力装置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技术性问题,同时阐述了限制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通过与传统内燃机的对比,分析了其应用现状,并作了未来展望。目前燃料电池由于技术水平、制造成本及燃料制取储备等原因尚未得以广泛应用,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仍会以内燃机为主占据主流车用动力市场。但是,随着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燃料电池必将在车用动力装置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果蝇优化算法精度低、收敛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通过增加随机机制扩大其探测能力,并通过改变步长,提高其后期寻优精度。将改进后的算法应用于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并将复杂的时变信号作为优化模型的输入。对获得的PID参数的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果蝇算法寻优速度快、精度高,其优化后的PID参数,轮廓运动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5.
1课程简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是面向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具有安全规范诊断与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能力的实践性人才,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养成起支撑作用,该课程的内容包括汽车维修中级工、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和1+X证书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6.
7.
针对现有司机控制器测试台通用性差、价格昂贵、携带不便等缺点,设计了便携式通用型司机控制器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检测时只需将控制器接口和测试系统接口对接,即可实现司机控制器相关参数的采集、显示、存储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测试系统性能稳定、测量精度良好、使用便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发展的需要以及落实七部委印发的《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有效促进产品能效的提高和节能技术的进步,推动用能产品市场向高效市场的转换,基于营运半挂汽车列车相关的能效数据,本文开展营运半挂汽车列车能效水平的研究,引导行业选择和使用高能效、低排放的车辆,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  相似文献   
9.
汽车电子标识作为汽车的"身份证",是无源射频识别技术在交通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机动车电子标识安全技术要求》等六项国家推荐性标准的正式实施以及国内外广泛的应用试点,使得该技术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变得愈发现实。本文阐述了汽车电子标识的系统构架、工作原理、应用现状,通过技术路线、技术对比两个层面的分析阐述了汽车电子标识的技术优势,并基于此对于汽车电子标识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在感知层,汽车电子标识将与视频检测技术有机结合,构建"射频+视频"等具备更高稳定性、可靠性的信息采集体系。而在应用层,汽车电子标识将提升涉车应用的实现水平,为假、套牌等顽固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诸多潜在应用的实现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包含线性与非线性项的车辆传动系统非线性Drive-shaft模型, 应用具有耗散项的拉格朗日方程将非线性Drive-shaft模型转换为当量化的两质量模型, 通过将两端扭转角等效到同一端获得了传动系统的冲击响应方程, 应用Routh-Hurwitz准则分析了冲击响应方程的稳定性, 获得了稳定性参数区间。仿真结果表明: 将非线性阻尼分别设置为0和线性阻尼的1/10、-1/10时, 冲击响应首个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0.153 9、0.101 4、0.371 6, 当非线性阻尼为线性阻尼的1/10时, 冲击响应的首个峰值的绝对值最小, 这说明正的非线性阻尼有利于冲击响应的衰减; 将非线性刚度分别设置为0和线性刚度的1/10、-1/10时, 获得的冲击响应首个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0.153 9、0.178 8、0.115 9, 当非线性刚度为线性刚度的-1/10时, 冲击响应的首个峰值的绝对值最小, 这说明负的三次方非线性刚度有利于冲击响应的衰减; 在固定非线性刚度为线性刚度的-1/10的基础上, 将代表非线性阻尼的系数分别设置为0.1、0、-0.1, 获得的冲击响应首个峰值的绝对值分别为0.078 4、0.114 2、0.231 6。可见, 当代表非线性阻尼的系数设置为0.1时, 冲击响应的首个峰值的绝对值最小, 这表明在传动系统线性刚度及线性阻尼的基础上, 设计负的非线性刚度及正的非线性阻尼可以提升传动系统抵抗冲击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