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166篇
综合类   300篇
水路运输   102篇
铁路运输   142篇
综合运输   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及其结果,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现状,提出了开设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医药企业和近三年中药专业就业岗位群调研,改革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全新的以培养学生中药鉴定职业能力、中药调剂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实一体化的实践实训基地链,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所具备的核心能力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形成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提出利用公共自行车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效衔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自行车的关系;将轨道交通车站所在区域分为城市外围居住区、城市公共中心区、交通换乘枢纽区3类,分析各类型车站区域公共交通需求特点;最后提出改善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衔接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汽车技术发展的热点,也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为了对接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增设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新专业开发与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就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特质、技工院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构建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分类分层的构建模式,以期为职业院校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娟  魏斌  顾根南 《江苏船舶》2021,38(3):39-41
基于智能制造背景下船舶企业发展现状,为了更好地构建五年制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比分析了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检验三大核心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变化,归纳总结了智能制造背景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校企合作及结合课程的关联性、可持续性要求,构建"三个模块+两个体系"的船舶工程技术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结束阶段,末班车在路网换乘站内能否实现合理地衔接,最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客运服务以及科学高效的运营秩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编制的原则。从站间列车运行时间约束、线间列车换乘衔接、末班列车线间衔接目标等角度,研究了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量化方法,建立了网络末班列车衔接优化模型。以北京轨道交通城区1号线、2号线和5号线局部路网为实例,编制了网络末班列车的优化时刻表。算例结果表明,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可行,对路网运输计划编制工作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和"一票制换乘"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网络末班车衔接方案,满足末班车时段乘客出行需求,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在网络换乘站成功搭乘末班车的乘客数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模型,并设计了线路分层递进衔接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末班车衔接优化方案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铁道建筑》2012,(7):139
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暨2012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上,认为今后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一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综合运输通道以及城市群、都市圈和城镇带城际交通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设。强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交通衔接作为地铁出行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地铁客流吸引力和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转效率,在规划工作中备受关注.基于北京近些年多条地铁线路的衔接规划实践,提出“面-线-点”系统的衔接规划方法体系;结合北京的城市用地布局和交通出行特点,得出操作性较强的衔接设施的设置原则;同时,针对当前交通衔接发展的新需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