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42篇
公路运输   266篇
综合类   72篇
水路运输   38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轻结构质量、增加结构柔性有利于改善桥梁的抗震性能,轻质混凝土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本文介绍伯尼夏-马丁内斯大桥应用轻质混凝土提高抗震能力的设计方案,该桥全长1930.8M,跨越加州圣巴勃罗海湾,目前正在规划之中。  相似文献   
2.
汽车变速器的技术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变速器技术目前向小型轻量化、多档化、低噪声化和自动变速化发展;除了一直雄据市场的齿轮变速器,无级变速器(CVT),半自动变速器及双换档变速器等新产品也逐渐受到市场注目。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1,66(8):1-6
将泡沫轻质土材料运用在高填方路段,作为减小路基土荷载、减小不均匀沉降和消除桥头跳车等问题的新型技术手段,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泡沫轻质土路基的稳定性验算方法仍不够成熟。以云南某高速公路典型工程为例,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泡沫轻质土路基修建技术方案,在路基修建前后路基边坡的应力应变特征差异、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泡沫轻质土路基稳定性3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证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该文的研究方法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泡沫轻质土路基技术方案研究和论证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公路路网建设的发展.对旧桥加固加宽改造来提高承载力和通行能力已成为桥梁工程建设一项重要课题.根据汉宜公路土门大桥加宽加固实际.简要介绍轻质(页岩陶粒)微膨胀砼在旧桥加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EPS轻质路堤在同三国道港新段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EPS轻质路堤在同三国道港新段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介绍EPS这一种软基处理的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6.
气泡混合轻质土的主要力学特性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基本概念,详细研究了其物理力学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泡混合轻质土具有密度小、隔热保温、渗透性小、低蠕变、抗冻融与耐久性良好等特点。列举了它在土建工程、特别是交通土建工程中的主要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通过预先埋设的设备,对泡沫轻质土加宽高速公路路基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实际观测与分析,得出了泡沫轻质土填筑高速公路加宽路基时的受力规律,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的断面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态挡墙与轻质混凝土填筑路基,既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路基填筑空间受限、地基承载力不足、路基存在失稳风险的问题,又能解决路基绿化、路容美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生态挡墙联合轻质混凝土路基填筑思路及方法,提出方案施工工艺,分析了绿化措施及相关植物选择原则,供道路挡土墙绿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引入既有客运专线车站路基时,由于新线路基施工,可能导致临近营业线路基变形过大而直接威胁到运营线行车安全。商合杭高铁肥东站路基工程设计,拟采用泡沫轻质土填筑路基,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填筑泡沫轻质土路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用于基床以下本体路基填筑时,新线路基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且可有效减少既有线的附加沉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试验,研究气泡混合轻质土水稳性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不同气泡及原料土掺量的气泡轻质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影响气泡轻质土抗压强度变化的成因。在保证具有较好耐久性前提下,确定适当的配合比范围,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