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育书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0):40-43,46
选定粤赣高速公路有代表性的6种岩层,对其全、强、弱风化层组成的路堑高边坡锚索加固工程进行了69次破坏性拉拔试验。试验中对每种不同风化程度的岩(土)层采用锚固长度为1m、2m、3m的现场拉拔试验,计算出锚索加固边坡的锚固力值,为验证高边坡工程设计提供了准确的力学参数,也为全线高边坡工程的施工工艺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试验费用和时间,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门饰板总成为目标进行分解研究,对总成及其子级件的VOC含量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材料和工艺对总成VOC的权重表现依次是PP类、表皮包覆类零件、表面处理类零件。其中PP作为用量最大的材料,直接关系到整个总成的VOC表现;TPO表皮、针织面料是目前相对环保的表皮类型;在一些非外观的骨架材料方面,本体法ABS相比于乳液法ABS具有一定的优势;相比溶剂胶和热熔胶,水性胶是成本和性能综合优势明显的胶粘剂类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HF3实际生产中产生的胶条脱落及C柱外翻问题,文章介绍了利用试验及统计的方法,在原设计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比、分析和优化更改设计方案,使这2个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同时在成本少量增加的前提下解决了实际生产问题,并提出了与专业公司走联合开发可以缩短开发周期,节省费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面层-基层层间抗剪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目前山区沥青路面常见的面层-基层滑移破坏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在AC-20混合料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洒铺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SBR改性乳化沥青,同时选择在20℃和52,7℃温度条件下,对试件进行45°斜剪试验,对比在不同材料、温度条件下的面层-基层层间抗剪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层间经处理后的粘结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最大的是在层间洒布了SBS改性沥青,增幅最小的是在层间洒布了基质沥青;高温条件下,面基层间的抗剪切强度仅为常温条件下的8%~10%,说明温度对AC-20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间的抗剪切强度有很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增强面基层层间粘结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锈蚀量的光面钢筋和变形钢筋进行拔出试验,得到了两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随着不同钢筋锈蚀量的变化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给出了两种钢筋锈蚀后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计算公式;最后,还给出了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本构关系,可用于具有锈蚀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6.
粘结层材料和施工技术是大跨径钢桥面铺装的关键技术之一。合理的选择粘结层材料对于保证钢桥面铺装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际工程,提出环氧沥青粘结层的设计方法,并通相关粘结层材料的对比试验,进一步证明环氧沥青粘结层的优异性能,为大跨径钢桥面粘结层设计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广力  刘超 《天津汽车》2012,(10):55-57
采用镀锌板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车身的防腐性能,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文章针对镀锌板点焊过程中焊点粘铜、开焊、飞溅及电极磨损等问题进行了工艺分析。主要通过进行二次脉冲分析试验、电极帽材质的更换、循环水系统的改进以及中频焊设备的引进等方法提升焊接质量。试验证明,经过工艺改进可以减少焊点粘铜和飞溅、有效缓解主缆过热现象以及提高电极使用寿命等。随着镀锌板在汽车业的广泛采用,新的点焊工艺也需不断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双曲拱桥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粘贴钢板法的加固原理、特点、适用范围、设计要求及施工工艺,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粘贴钢板法的实际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沥青路面面层与基层层间、面层层间进行现场粘结强度试验,分析了地表温度、粘层油、铺筑时长等因素对沥青铺装层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层间粘结强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大量应用,为异种材料连接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连接技术涌现出来。根据连接过程中不同的热量产生机制,可将复合材料与金属之间的连接方法分为机械连接、胶接及熔焊连接3个类别。然而,由于异种材料在理化特性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连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复合材料与传统金属材料的混合使用。对3种连接工艺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其应用现状与优缺点,为选择恰当的连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