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山前区云母石英片岩风化层滑坡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合福铁路某滑坡,从地形、地质特征、地下水、地表降水等特点综合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机理,确立滑坡体的合理滑面、规模,并结合滑坡体特征采用减载、支挡防护及排水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整治。研究结果:通过施工完成后近1年的变形监测及雨季检验,该滑坡体整体稳定。研究结论:对于山前区云母石英片岩风化层滑坡,应该从地形、地质特征及降水等角度合理确定滑坡体的性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某隧道V级围岩试验段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分析手段,对比支护形式进行基于黏弹塑性的三维变形、受力分析,获取了锚杆、喷射混凝土及钢支撑等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以及围岩变形规律.分析表明:在云母片岩地层隧道中,大变形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特征,3种支护形式对围岩的变形都有一定控制作用,但顶部系统锚杆对控制塑性区的影响作用甚微;锚杆及其他初期支护受力最大的区域均位于边墙下部和拱脚位置,提高喷层厚度和钢架刚度能减缓变形速率,但过大的刚度也使得结构内力大大增加.因此,为控制云母片岩隧道过度变形,应增强边墙与锁脚锚杆以提高初期支护成环效应,适当的提高钢架的刚度,必要时提前施作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3.
鄂西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深路堑边坡开挖后失稳的情况较为突出。结合实例,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评价并计算了滑坡的稳定性,总结了该类型滑坡多为软弱夹层发育片岩边坡受顺层及节理控制,同时在施工和降雨的共同作用下诱发。  相似文献   
4.
在十堰至白河高速公路沿线片岩质边坡失稳因素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边坡变形破坏情况,研究得出五种破坏模式及其失稳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陕西宝鸡至汉中高速公路连城山隧道(双洞六车道)在穿越绿泥石片岩地层过程中发生了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喷射混凝土开裂、钢架扭曲等严重大变形灾害,施工难度非常大。基于连城山隧道大变形现场调研和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统计分析了不同绿泥石片岩岩体状态下的隧道变形情况,研究了深埋大跨度绿泥石片岩隧道变形规律及合理预留变形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深埋大跨度绿泥石片岩隧道施工变形控制基准。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变形量与绿泥石片岩的岩体状态密切相关,绿泥石片岩呈粉末状时隧道变形量最大,绿泥石片岩呈块状或厚层状时隧道变形量相对最小;隧道变形整体上表现出拱部沉降明显大于水平收敛的特征;采用“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拱墙部双层HK200b钢架+φ108大管径锁脚锚管+深仰拱”的施工方案时,粉末状、碎裂状(粉末加块石)、薄层状、块状或厚层状绿泥石片岩段隧道沉降量值分别为358~850,234~678,153~486,27~236 mm;其中以拱部初期支护的整体沉降为主,占总沉降的55.5%~86.1%;隧道沉降主要发生在上台阶和中台阶施工阶段,占总沉降的66.7%~82.7%;仰拱施作后产生的变形占比最小,为3.3%~4.9%。建议在以上4种绿泥石片岩岩体状态下,隧道预留变形量分别取70~95,50~70,30~50,15~30 cm;在保证隧道施工场地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台阶长度,减少初期支护封闭成环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在深埋云母片岩地层中,隧道的锚杆支护结构常发生失效,进而引发围岩大变形问题,威胁隧道施工安全和结构的可靠度。文章采用现场试验及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云母片岩地层隧道围岩的应力应变特征和松动圈形态,研究了片岩地层中锚-岩复合体的应力关系和失效特征,可为云母片岩及层状各向异性岩体地层隧道支护方案设计、围岩变形控制及减灾避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