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3篇
综合类   39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设计和建造上海外环线西北段同济立交SWK6-K12匝道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QC活动,组织技术攻关,优化工艺,应用防倾翻工艺实行总段吊装,保证了安全,提高了工效。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工程,是上海市区规划高架道路网的南北主干道。高架道主线全长71公里。全线共设置7对匝道与地面道路相接。主线桥型结构为造型新颖、线条流畅的大悬桃等高度箱梁。梁高1.70米。匝道桥结构型式与主线相协调,有两种设计标准:单室大悬挑箱梁,梁高1  相似文献   
3.
某立交连续箱梁匝道桥变位修复的顶梁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志成 《公路》2003,(7):126-131
介绍某立交A匝道桥239.751m六跨连续箱梁主联发生径向、切向、扭转变位,鉴于梁体完好,决定进行加固修复,以恢复桥梁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市立交的兴建产生了大量小半径曲线匝道桥。由于曲线桥主梁的扭转从而导致梁端支座受力不均,避免边支座脱空和确保梁桥抗倾覆能力成为桥梁设计日益突出的重点。从下部支承设置和桥梁防支座脱空的关系出发,以某匝道桥设计实例为依据,通过空间有限元分析,提出匝道桥设计中推荐的支承设置方式。通过设计案例并结合近年频发的安全事故,对已建匝道桥提高抗倾覆能力易行有效的加固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钻孔桩钢护筒变形的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匝道桥施工区域海况恶劣,地质条件复杂,钻孔灌注桩施工难度很大。匝道桥钻孔桩为单墩单桩结构,采用的钢护筒直径大、长度大,在钢护筒插打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钢护筒不同程度的变形,使钻孔施工无法进行。主要介绍了钢护筒的变形情况、原因分析、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山区地形条件复杂,修建高速公路匝道设计半径小,墩柱高度大,通过玉石高速坪地互通项目匝道桥现浇梁的顺利实施,总结了山区高速匝道桥现浇支架的比选经验,给出现浇支架的设计以及相应的施工流程.  相似文献   
7.
泉州互通A匝道桥采用微差控制爆破技术使上跨高速公路大桥原位坍塌,坍塌过程采取逐跨依次塌落,减少梁体塌落时对高速公路路面的损坏及对周边房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新宿务-科尔多瓦大桥(New Cebu-Cordova Bridge)跨越麦克坦海峡,全长8.5 km,连接宿务市和科尔多瓦市,由两侧引桥、主桥、宿务岛侧2座匝道桥和1条长5 km的堤道组成。针对桥址处的环境,对钢拱桥、独塔斜拉桥和双塔斜拉桥方案进行了比选,由于双塔斜拉桥在地震和台风作用下的结构动力特性更突出,经济性更好、更美观,最终确定采用双塔斜拉桥。  相似文献   
9.
杨梅山高架桥(Yobaisan Viaduct,见图1)位于日本大阪府高槻市大字原,为新名神高速公路高槻至神户线上的一座多跨连续箱梁桥,荷载为B活荷载。该桥上、下行线均为桥长超过1100 m的大型连续PRC箱梁结构,箱梁腹板有混凝土腹板和波形钢腹板2种构造。从桥梁中部向高槻侧分为主线桥和匝道桥,桥面宽度变化使箱梁的箱室数量由单室向3室变化,构造非常复杂。设计上考虑了将来增加车道扩宽桥面(桥面净宽由10.75 m加宽至16 m)的远期计划。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弯梁桥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柱桥墩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连续弯梁桥由于造型轻巧、桥墩布置灵活,常在城市立交桥和匝道桥梁中采用.由于对预应力径向力产生的扭转作用估计不足,有多座桥梁发生梁端曲线内侧支座脱空现象,不得不采取各种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