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2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60年4月13日,美国发射第一颗实用导航卫星“子午仪”-B号,随即开始了运用多普勒(频移信号)原理的海军导航卫星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1930年代中期,中研院天文研究所的测时工作未能充分开展,这导致建立时间国家计量系统的计划以失败告终。通过对陈展云《中国近代天文事迹》及李铭忠工作报告等文本的辨析,李惠兴文章中的一些观点被批驳了。他得出错误观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1935年4月李铭忠个人工作报告的写作背景。测时工作的停滞源于一直未完成子午仪的校正工作,这与子午仪室负责人李铭忠有着紧密的关联。他应承担计划失败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3.
沈工 《交通与运输》2012,28(6):20-20
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将地球表面按经线等分为24个时区: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此为基准,东西经度各7.5度范围为零时区,然后向东(或西)每隔15度为一时区。每一时区内的中央子午线时间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每越过一时区的界限,时间便差1小时。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GPS信号多普勒频移的测量方法,给出了定位解算的数学方法,并与子午仪系统的多普勒定位法和GPS的伪距定位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