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篇
  免费   38篇
公路运输   247篇
综合类   245篇
水路运输   122篇
铁路运输   1115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受铁路基础装备技术和国内复杂运用环境限制,机车自动驾驶系统仍需在有人值守的情况下工作,所以应有完善的自动驾驶系统模式切换策略来界定值守人员和自动驾驶的权限边界。以机车运行安全为原则,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分析动态切换时列车的平稳性,阐述了机车自动驾驶系统的模式切换策略,该策略已经运用于机车自动驾驶实际应用中。大量实践案例证明,提出的机车自动驾驶模式切换策略能够有效保证机车控制权模式切换过程中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双电机混动车辆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串并联驱动模式的切换需求,通过分析双电机混联构型结构特点,提出一种通过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协调控制实现无动力中断的切换控制方法.将串联到并联切换过程分为发动机工作点转移、离合器结合、动力源切换三个阶段,将并联到串联切换过程划分为动力源切换、离合器打开、发动机工作点转移三个阶段,能够实现串并联驱动模式的顺利切换,同时上述切换阶段划分也能较好的支持串并联切换过程中的切换意图改变操作.最后进行了控制策略的实车验证,切换过程中冲击度小于8.结果 表明,所提出的串并联切换控制方法能够完全支持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串并联切换.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无缝线路钢轨温度监测系统的研制目的、关键技术及系统功能,论述了该监测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5号线通信系统除传输、无线通信系统外的公务电话、专用电话、闭路电视监视、广播、时钟、通信电源及接地、通信设备集中监测告警等共7个子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5.
刘菊娥  杨博 《中国造船》2002,43(Z1):267-273
本文阐述了秦皇岛32-6主电站的设计、安装、调试各阶段的一些做法、遇到的困难以及采取的措施.旨在为类似的油田开发工程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焊接质量和维修养护两方面分析无缝线路和焊缝断开的原因,在此基础贩预防焊缝断列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宝成新建二线一次性铺设区间“冻结”准无缝线路地段,采用核子密度仪对施工前后的路基基床和道床密实度进行了测试,并与既有线进行对比,判定基床和道床满足有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高性能的实时时钟芯片MC146818,其中包括电路芯片特性,引脚,编程说明及其在刺绣机电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包含的子系统比较多,一般情况下有传输、广播、电视监控、电源、公安无线、消防无线、时钟系统、专用电话等。面对如此多的系统,如果进行分散管理,既浪费人力,又会使一些故障不能及时发现而影响系统修复。为此,采用集中维护系统,使所有故障集中反映到集中网管平台上,便可安全、有效地使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连续梁桥墩线刚度限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近年来,连续梁已成为新建铁路及客运专线的常用梁型。新建铁路一次性铺设跨区间之缝线路已成为趋势,研究连续梁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变化规律,探讨客运专线常见连续梁桥墩线刚度限值迫在眉睫。研究结果:提出客运专线常见连续梁桥墩线刚度限值,可指导桥梁和轨道的前期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