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98篇
综合类   57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省道S201线避险车道完善设计,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普通国省干道避险车道的设置位置、制动床集料选择、结构参数、排水系统、防护设施、照明设备进行探讨和实践,为普通国省干道避险车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避险车道可以有效避免部分山岭区公路的交通事故,针对连续长下坡与小半径曲线路段设置避险车道,并研究分析避险车道组成部分的设计参数合理选用与计算,这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林 《航海技术》2011,(2):23-25
国际海事组织A.893(21)号决议《航次计划指南》中提出使用平行线导航法对船舶航次计划的实行进行监控.文章用逐个对比的方法说明平行线导航法在导航和避险中的应用,以方便船舶驾驶人员在沿岸航行中的实际使用,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5.
山区公路长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区公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原因之一是山区公路上出现了较多的交通事故,尤其是在长下坡路段出现了大量的恶性交通事故.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云南省嵩待(嵩明-待補)、玉元(玉溪-元江)两条山区公路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运用理论分析方法,系统地总结了避险车道的原理、设置方法、类型、技术参数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的改善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运营阶段连续下坡路段事故特征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国内外典型连续下坡路段安全改造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改善措施。道路管理部门可以合理运用这些措施,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避险车道入口处的竖曲线半径最小值和最小长度值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避险车道的组成、纵断面的类型,从缓和对驾驶员的冲击并保证驾驶员的操作工效、使驾驶员在引道上有足够的时间调整方向准确驶入制动车道、满足夜间失控车辆进入避险车道视距要求3个方面分析研究,最后综合提出了不同入口速度时,避险车道入口处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8.
浙江杭州长途客运二公司司机吴斌,在艰难的76秒时间里,强忍着肝脏被击碎、3根肋骨被撞断的剧痛,完成换挡、刹车等一系列安全操作,将车缓缓靠边停好,开启双闪灯、打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确保了大客车上的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自己却因伤势过重献出了年仅48岁的壮丽生命.感叹之余,我们也有深深的思考,在日常驾驶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驾驶员依靠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驾驶习惯,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做出瞬间的准确判断与操作,最终化险为夷,是每个汽车驾驶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将紧急避险训练作为汽车驾驶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车辆交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PIARC制动升温模型,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工程实际,在道路工程长大下坡的避险车道选址中,对避险车道设置的必要性、位置、间距和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避险车道应依据PIARC温升曲线,再结合地形条件、《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细则》(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建议确定位置、间距和数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高速公路项目标志设置位置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指路标志内容的连续一致性,对标志设置提出合理建议;研究该项目标线及视线诱导标、护栏、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设置的科学性,提出改进意见;对监控系统、避险车道进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