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36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肋间神经阻滞麻醉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及其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 择期肝移植患者 11例 ,对其无肝前期 6 0min、无肝期 2 0min、4 0min、新肝灌流恢复期 2 0min、4 0min所采血样行血气 (pH、BE、HCO3 -)、电解质 (K + 、Ca2 + )、血糖、凝血三项 (PT、FIB、APTT)检测。结果 与无肝前期 6 0min相比 ,无肝期 2 0min、4 0minpH、BE值显著下降 ,血K + 、Ca2 + 水平显著降低 ,PT、APTT显著延长 ,FIB显著降低 ,体温显著下降 ,而血糖水平未发生显著性改变 ;新肝灌流恢复期 2 0min、4 0min与无肝期 2 0min、4 0min比较pH、BE、HCO3 -显著升高 ,血K + 、Ca2 + 水平显著升高 ,血糖水平亦显著升高 ,PT、APTT及FIB无明显变化。结论 无肝期较无肝前期及新肝灌流恢复期生化、血流动力学及凝血指标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儿骶管麻醉中几种镇静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儿骶管麻醉复合不同镇静药物的镇静效果。方法60例择期在骶管麻醉下行会阴部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三组,每组20例。骶管麻醉后分别静脉使用γ-羟丁酸钠(H组)80 mg/kg,咪唑安定(M组)1.5μg/(kg.min),丙泊酚(P组)50μg/(kg.min)维持镇静,记录术中镇静程度、手术时间,麻醉前、麻醉后、切皮时、术中、术后等5个时间点的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R变化以及苏醒时间、苏醒期状况、术后行为改变等。结果P组与H组和M组相比,镇静程度满意(P<0.05);与H组相比,苏醒时间短(P<0.01);术后躁动发生率低(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与术前相比,H组的HR在切皮时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组的HR和MAP在切皮和手术30 min时较麻醉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H组相比,P组的MAP在切皮和手术30 min时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骶管麻醉中复合丙泊酚镇静,具有镇痛完善、镇静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超声雾化于纤支镜检查术前麻醉方法的应用,以及检查术中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预防,进一步指导纤支镜在肺科疾病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全麻组(A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静吸复合联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各15例。于麻醉前、切皮时、手术60 min时及拔管时采血测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内皮素水平并记录MAP及HR。结果A组患者手术60 min时及拔管时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内皮素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B组、C组患者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内皮素在手术60 min及拔管时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皮质醇及内皮素在手术60 min、拔管时显著低于B组(P<0.05)。C组患者术中MAP、HR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静吸复合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很好地调控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应激反应,但应加强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不同镇静分级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与生命体征变化。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中下腹部手术的 5 3例患者 ,采用自身对照 ,比较在不同Ramsay分级时 ,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效应部位浓度 (ESC)与BIS值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在Ramsay 4级时的ESC为 (1.6 6± 0 .16 )mg·L-1,BIS为 78.5± 4 .6 ,生命体征平稳 ,其HR、MAP、RRS、SPO2 与Ramsay 2级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与Ramsay 5级、6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随着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效应部位浓度的增加 ,BIS值呈计量相关性下降并能指导镇静分级。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Ramsay镇静 4级时较为适宜 ,生命体征平稳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与硫贲妥钠对全麻病人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通过检测血浆ET、CGRP,观察不同全麻用药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24例上腹部手术病人,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P组)12例和硫贲妥钠级S组)1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诱导前、插管后、术中、术毕时的血浆ET、CGRP、ACTH值。结果 S组ET在插管后和术毕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1),CGRP在插管后、术中、术毕三个点都较诱导前显著性升高(P〈0.05),S组和P组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