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93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137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气门失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气门作为发动机配气机构中的执行元件,是保证发动机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可靠性及耐久性的重要零件。工作时长期处于高温、有害气体腐蚀及反复的冲击载荷作用,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由于其担负的特殊功用和恶劣的工作条件,气门失效时有发生,轻则损及功率,重则机器报废甚至产  相似文献   
2.
单井型塔柱结构极大改善了水力式升船机竖井水位同步性问题,但随着提升高度增大,竖井内水深越大,侧壁位移、弯矩过大等问题更加突出。以150米级单井塔柱为例,提出了竖井内布置对拉钢索的设想和简化布置方案。基于钢索拉力权重分配系数的优化方法,取得了钢索等应力的密度分布最优解,并离散转化为等效的等荷载布置方案,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经有限元模型结果对比分析,等荷载布置与简化方案相比,最大位移可减小47.44%,纵竖向弯矩极值差别不大。与无钢索方案比较,最大位移、纵向弯矩、竖向弯矩可分别减小93.5%、74.36%、75.84%。高强钢索预应力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流冷却系统引水装置水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出先进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引水装置的定量设计原则,参照水泵性能描述方法,提出自流扬程的概念,用自流扬程和附加阻力描述引水装置水力性能。基于伯努利方程和边界层方程的计算分析表明,为提高自流扬程,引水装置吸入口应垂直于来流且高于边界层厚度。基于冲量定理进行计算分析并结合三维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为平衡自流能力和附加阻力,引水装置的入口流速与航速之比宜设计在一定区间内。实船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在势流框架内,针对多翼绕流相互干扰的动力学现象开展了研究.结合线性薄翼理论与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点涡模型,建立了多翼升力的快速计算模型,能够简便高效地估算多翼系统的各个翼升力.基于此计算模型,分析了翼的个数和间距对多翼升力的影响,得到了使总升力达到最大的最优间距布置.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维仿真软件Ansys Fluent建立了GDI汽油机的仿真计算模型,就变气门升程耦合不同喷油策略对缸内气流运动和混合气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大气门升程工况相比,小气门升程工况的缸内湍流运动强度、燃油蒸发和湿壁情况以及点火时刻混合气质量都明显改善;在小气门升程工况,采用两段喷油会缩短油气混合时间,过度推迟二次喷油时刻会恶化混合气质量和燃油湿壁情况;在大气门升程工况,两段喷油会改善混合气均匀性,随着二次喷油时刻推迟,燃油蒸发量增加,湿壁情况加剧,混合气质量得到改善;小气门升程工况下采用二次喷油时刻为470°曲轴转角,前后两次喷油量比例为7∶3的两段喷油方案在燃油蒸发和湿壁以及点火时刻缸内混合气质量这几个方面的效果都很好,是最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抽气式涡轮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使用Gambit软件建立了涡轮帆的模型,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描述了涡轮帆的动力学特性。利用Fluent软件对抽气式涡轮帆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与风洞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升阻力系数的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计算了特定情况下椭圆筒不同偏转角时的升阻力系数,并模拟了不同旋转角下吸气强度以及旋转角为0°时分流板位置对涡轮帆升阻力系数的影响,为涡轮帆的优化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尾压浪板出现近半个世纪,较好改善了船舶性能。尾压浪板受到方尾、自由液面及鸡尾流的影响,其水动力性能极其复杂。目前大多数资料是试验探索而无理论方面的研究。采用势流理论,考虑方尾、自由液面及鸡尾流的影响,对尾压浪板升力系数斜率和零升力攻角进行研究,推导的公式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试验和计算表明:升力中心在船体上,升力系数斜率随Fr增加而减小,Fr0.5左右趋于稳定;零升力攻角随Fr增加而减小,对升力系数影响较大,低速可达-19°,高速可达-6°。研究结果用于穿浪双体船(WPC)耐波性研究,尾压浪板对垂荡几乎没有影响,可减少纵摇约10%。  相似文献   
8.
江浩斌  杨如泉  陈龙  孙丽琴 《汽车工程》2007,29(11):970-974
分析了某轿车麦弗逊式前悬架液力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该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钱氏摄动法和有限元法计算减振器节流阀片的挠曲变形,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减振器阻尼特性,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减振器样件的阻尼性能测试。对比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减振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根据有限元法计算的阀片变形所预测的减振器阻尼特性更接近试验值,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液力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试制了优化凸轮实物,采用优化凸轮进行了发动机对比性能试验和耐久性试验.试验表明,优化凸轮能满足发动机性能要求,发动机耐久试验后,优化凸轮没有出现异常磨损现象,和模拟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乔卫国 《汽车技术》1994,(6):53-54,22
在详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简易的气门调整方法,即不论往复式四行程内燃机的曲轴处于任何位置,调整处于可调位置的进气门和排气门,然后转动曲轴一圈,调整原先处于不可调位置的进气门和排气门。用此种方法可调整任意类型和缸数的四冲程内燃机的气门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