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4篇
水路运输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和肾小球上皮细胞整合膜蛋白(podoplan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VEGFR-3和podoplanin的表达及淋巴管密度(LVD)。结果食管癌VEGF-C表达阳性率为63.1%,VEGF-C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同淋巴结转移、VEGF-C阳性表达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odo-planin LVD值与VEGFR-3 LVD值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表达越高,淋巴管密度越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高。癌旁组织LVD同VEGF-C的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食管癌组织中podoplanin标记的淋巴管密度较VEGFR-3标记的淋巴管密度更为精确,是一种更为满意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运用单克隆抗E-cad、a-cat和p53蛋白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9例早期胃癌标本。结果显示,E-cad及a-cat表达减弱率分别为53.6%和65.2%,p53蛋白阳性率为27.5%。E-cad及a-cat的表达显著相关,而p53的表达与E-cad或α-cat表达无关。粘膜下癌α-cat减弱表达及p53蛋白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α-cat保留表达及p53蛋白阴性表达者无论是粘膜内或粘膜下癌,未见淋巴结转移。提示结合α-cat及p53蛋白表达,可协助诊断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Bmi-1基因mRNA的表达与喉癌的分化、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们医院2008年5月~2008年11月共52例行喉癌手术切除的标本,提取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配对标本的总RNA,采用RT-PCR方法测定Bmi-1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对Bmi-1基因差异表达与喉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2例配对标本分别进行Bmi-1mRNA荧光检测比较,39例标本的肿瘤组织中Bmi-1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喉组织;32例标本的肿瘤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喉组织;Bmi-1mRNA的表达与喉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及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 Bmi-1基因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与喉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Bmi-1基因mRNA可望作为喉癌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标记物之一;Bmi-1mRNA的测定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4.
P53和Sialyl Lewis-X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P53和唾液酸化路易斯- X(SLeX)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放大(CSA)方法,对46例PTC、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G)、20例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CLT)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NT)进行了 P53 和 SLeX基因蛋白检测。结果 在 PTC中,P53 和 SLeX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2%(30/46)和69.6%(32/46),显著高于 NG、CLT和 NT(P<0.05);P53 和 SLeX表达阳性与PTC的侵袭、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53 和 SLeX阳性表达与 PT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 P53 和SLeX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192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粘膜内癌103例,粘膜下癌89例。结果显示,早期胃癌多位于胃窦部(42.71%),以凹陷型为主(67.19%),且多为髓样癌(53.13%),组织类型以分化型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分别为41.67%及25.52%。浸润型占比例较低(9.90%),但易引起胃壁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本组早期胃癌胃壁淋巴管浸润率为30.73%,淋巴结转移率为12.50%。女性发病年龄及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年龄均较男性提前。  相似文献   
6.
胸导管介入综合治疗淋巴道转移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胸和颈三角区胸导管介入治疗淋巴道转移癌的可行性。方法  10只试验犬经胸和颈三角区 ,通过 3种不同径路实施胸导管插管 ,长期保留 ,进行胸导管介入性实验研究。结果 胸导管插管可安全通畅地保留 2~ 3个月 ,没有乳糜胸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淋巴引流液经处理后无菌低温保存 1周后 ,可安全静脉回输 ;检测发现淋巴液中α1 、β、γ球蛋白含量高于正常值 ,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 ,但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低 ;注射造影剂 10min后仍有大量造影剂滞留于淋巴道 ;胸导管介入较大剂量化疗药物观察 ,全身反应轻 ,3d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经胸和颈三角区胸导管介入化疗药物防治淋巴道转移癌 ,有置管时间长、定期监测方便、局部药物浓度高、维持时间长、全身反应小等优点 ,提示用于临床是完全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核磁共振成像在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3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MRI平扫1例正常,33例共发现病灶178个,呈略长T1长T2信号,约半数有囊变,少数合并出血;GdDTPA增强扫描,34例共发现病灶245个,呈结节状或环形明显强化。结论 磁共振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转移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E-Cadherin和CD44v6与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3例肺癌组织及其中41例淋巴转移灶中E-Cadherin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淋巴转移灶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85..37%,显著高于原发灶(63..49%,P<0..05);ECadherin和CD44v6均与肺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值分别小于0..05和0..001);诊断肺癌淋巴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E-Cadherin异常表达为63..41%和63..64%,CD44v6阳性表达为85..37%和77..27%,平行试验敏感度为87..80%,特异度为59..09%,系列试验敏感度为60..98%,特异度为81..18%。结论 E-Cadherin异常表达和CD44v6阳性表达可能均在肺癌淋巴转移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作为诊断肺癌淋巴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GMP-140单抗SZ-5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74例肺癌患者GMP-140含量并与40例健康人作了对照,结果发现肺癌患者血浆GMP-140均值高于正常人(P<0.01),尤其在肺癌伴转移患者更为明显,且亦高于肺癌未转移患者(P<0.05),为进一步探讨血小板在肿瘤增殖与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 2)蛋白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Survivin、MMP 2及TIMP 2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宫颈原位癌、40例宫颈鳞癌和11 例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从正常宫颈上皮→原位癌→浸润癌,Survivin、MMP 2 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IMP 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宫颈癌Survivin、MMP 2、TIMP 2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类型及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脉管或/和间质侵袭、年龄小于35岁者Survivin、MMP 2阳性表达量增多,而TIMP 2阳性表达量减少(P<0.05);腺癌Survivin阳性表达量高于鳞癌,而其MMP 2、TIMP 2的表达则低于鳞癌(P<0.05)。结论 Survivin、MMP 2和TIMP 2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恶化、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以预测宫颈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