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16篇
铁路运输   1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人体参数为基础建立的人体模型是描述人体形态特征和力学特征的有效工具,是研究、分析、评价人机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用于车身设计的H点人体模型是车身总布置设计的工具之一。针对现有的SAEJ826H点人体模型的缺点,介绍了由UMTRI和BDLMSUCE最新开发的ASPECT人体模型,为汽车厂家使用新的人体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船舶电站仿真模型改进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船舶电站的仿真精度,增进仿真过程与实际运行过程的贴合度,对柴油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的仿真模型进行改进研究,对原动机和调速器建立更具针对性的仿真模型,更加贴合实际的应用对象.同时,还建立了同步并车装置及调频调载装置的仿真模型,两者的工作原理与实际设备相同.文章在模型精度和运行过程模拟两个方面都提出了改进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罗玉君  陈辉  孙俊 《船海工程》2006,35(1):15-18
对大型船用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与仿真,并运用Visual C++编制了柴油机工作过程模拟程序,对MAN B&W 6L70MCE柴油机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获得了缸内示功图,模拟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说明该模拟计算程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PSpice软件的电力电子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陈述了有关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系统仿真方面的应用展望,讨论了在科研、教学和设计过程中用到的仿真的基本原理,并通过示例介绍了仿真程序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论述利用直流发电机模拟海船螺旋桨的可行性分析,介绍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参数的设计,并给出系统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由3片分体式组合箱梁组成的30 m三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3种湿接缝模拟方法的梁单元模型,分别为湿接缝换算法、刚接梁法、横向虚拟梁法。对比分析3种计算模型在3种荷载工况下各片箱梁的边跨跨中与中跨跨中位移解。计算结果表明:实体模型计算结果准确但建模复杂,与之相比,湿接缝换算法、刚接梁法、横向虚拟梁法模型建模较简单,最大误差为6.4%;湿接缝换算法、刚接梁法、横向虚拟梁法是分体式组合小箱梁桥的较合适建模方法,可用于分体式组合小箱梁桥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一次制动模式曲线列控方式的剖析,阐述了在确定列车追踪时间间隔时传统公式使用平均速度进行计算所存在的弊端,从而提出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一次模式曲线列控方式下的追踪时间间隔及其对应模式曲线的生成进行模拟计算,并针对该模拟计算提出了相应的模型与算法;同时,基于追踪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下受限于车站到达间隔的事实,对列车进站进行了提前减速的优化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模型流程。最后,针对前述研究作了实例验算。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混凝土裂缝检测的能力,引进了在工程物探中应用广泛的叠加偏移成像技术,运用射线追踪方法来建立速度模型,研究了混凝土结构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该方法采用两阶段射线追踪,第1阶段初选射线路径,第2阶段通过对初选射线路径进行校正分析来确定最终射线路径。对混凝土介质,可以从任意给定的初始路径出发进行逐段迭代计算,校正时,射线只是在一个网格内移动。最后用C 语言编制了程序,并输入了含有缺陷的二维速度模型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追踪速度快,追踪到的路径很接近实际。在实际应用中,逐段迭代法的优势得到发挥,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简述了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仿真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对列车延误模拟分析和运行模拟两个主要模块的模型建立、结构设计、功能实现及算法结构进行了描述.对列车延误仿真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说明.系统可根据基础设施特点、列车运行组织方案、列车运行图以及列车运行延误的影响等,进行运行组织方案的可靠性、适应性及预期效果的定量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道路环境中驾驶人的应激响应操作时间特性,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了测试平台,对28名驾驶人在不同应激场景下的应激操作时间进行了研究.不同应激场景下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非熟练驾驶人的应激操作时间要小于熟练驾驶人,且时间值较为稳定.青年驾驶人的操作时间值最小,且数据最为稳定.此外,随着车速的上升,驾驶人操作时间呈现下降趋势,两者之间符合对数函数关系.以驾驶经验、驾驶人年龄和车速为自变量,采用对数函数的多元线性预测模型能够对驾驶人的应激操作时间进行准确预测,被试样本实测值落在预测区间的比例达到了98.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