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21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魏励勇 《上海汽车》2001,(12):40-41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列强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交通相应的发展.最早的发展是在大都市附近.上海附近的江南一带是中国经济上最繁荣的地区,所以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3.
白寿彝先生著《中国交通史》是第一部较全面地综合研究中国历代交通的学术专著。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中曾说到它,认为它是王云五、傅纬平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的“精善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5.
盛晖  张庄 《铁道知识》2008,(3):24-26
汉口站 在中国交通史上,武汉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索有九省通衢之称,其东西向的长江水运和南北向的京汉、粤汉铁路(二者合为今天的京广线),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华中区域性交通运输的主要枢纽,并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闽南侨乡泉州,古称“刺桐”,别名“鲤城”,是我国首批24座历史化名城之一。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在东西方化交流和对外贸易往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吴政权开凿的运河 三国鼎立时期,占有长江上游的蜀汉和占有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曾对长江流域地区进行大力开发,使长江流域的经济和文化得到较快发展.蜀汉由于所在地区偏僻,境内除拥有面积不大的成都平原外,大多是山地,难以开凿运河;而成都平原上已有前朝开凿的与都江堰工程相配套的诸多河道;加上蜀国经济力量有限,因此未见史书有开凿运河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郑自海  郑宽涛 《航海》2007,(1):29-31
早在1964年,张铁先生著《中非交通史初探》.1989年9月,大连海事大学孙光圻教授著《中国古代航海史》.1990年10月,苏州大学沈福伟教授著《中国与非洲--中非关系二千年》.  相似文献   
9.
张征宇 《世界海运》2010,33(7):34-35
从出版发行的角度,提出新时代水运交通史志编辑出版在指导思想、时代特征、科学表述、编纂体裁创新方面呈现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古代中国“黄金时代”的唐代,国力昌盛、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同时还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外交流十分频繁。其中京师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国际性大都会。这为道路交通建设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促进了道路交通管理制度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