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12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于载荷试验的大极差,各种规范没有给出统一的规定,试验数据的处理比较随便,造成不经济或不安全。当极差大于30%平均值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大于1.3时,承载力取值可采用离群值剔除法、变异系数折减法确定。案例计算分析表明,给出的计算公式合理、计算简单方便,可用于各种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存在的变异性是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贯穿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始终,对全过程进行控制,根据发现的偏差情况及时调整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路面工程质量。以沥青拌合楼油石比动态质量监控X—R控制图异常排查为例,介绍了这种沥青拌合楼生产动态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当前公路工程进行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动态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及该技术控制图中的差异性,并以实例工程管理案例,提出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缺陷控制对策。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要想实现动态控制技术作用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管理目标,技术人员需准确分析控制图中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从正交试验结果与极差分析表可看出,在影响制动环表面粗糙度的各因素中,C因子的极差最大,说明进刀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主轴的速度;4个因素的极差悬殊不大,说明表面粗糙度与这4个参数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以往研究缺乏多样本对多因素条件下隧道中间段光环境敏感性感知试验研究的问题,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16组(4因素、4水平)试验工况, 利用DIALux仿真软件建立隧道仿真模型, 并基于室内仿真模拟试验平台开展动态行车试验, 通过SMI眼动仪对30名试验人员瞳孔直径分别进行3次有效测量, 并剔除异常数据。研究了在隧道中间段行车时灯具布置方式、侧壁反光涂料布设高度、侧壁反光涂料颜色及LED光源色温等光环境组成参数对驾驶员瞳孔直径的影响规律。运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各试验参数对瞳孔直径影响程度主次关系和显著性水平, 并对室内仿真实验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选取的试验参数均对瞳孔直径都有显著性影响, 且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灯具的布设方式、LED光源色温、侧壁反光涂料颜色、侧壁反光涂料布设高度。根据本次试验结果选取的较优水平组合为, 沿中线布灯, 侧壁反光涂料布设高度为2 m, 侧壁反光涂料颜色为白色, LED光源色温为4 500 K。   相似文献   
6.
以路基永久变形影响因素显著性为研究目的,选用上海地区崇明岛粉质黏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法设计试验方案,完成了9种工况的室内重复动载三轴试验,并用极差法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四种影响因素(偏应力、围压、含水率、压实度)对路基永久变形的主次影响关系,以此提出了相应的路基永久变形控制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熊梦日  王辉 《公路与汽运》2022,(1):51-53,86
为探究预处理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最佳制备工艺,以剪切温度、剪切时间、SBS掺量、稳定剂掺量为影响因素进行四水平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对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三大指标及弹性恢复、布氏黏度、离析等性能的影响,提出预处理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剪切温度180℃、剪切时间30 min、SBS掺量1%、稳...  相似文献   
8.
9.
<正>(接上期)计算完成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8所列。其中y-ji表示第j列的第i个水平所对应的数据之和平均值。从表8中可以看到,前悬置减振器拉伸阻尼值、后悬置减振器压缩阻尼值对全浮式悬置的影响较大,其中后悬  相似文献   
10.
再生骨料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用再生骨料配制再生高强度混凝土的可行性。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案,通过极差分析,研究水灰比、高效减水剂掺量、粉煤灰等量掺量、硅灰掺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等五个因素对再生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