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交通》2005,(3):22-22
5月23日,轰动各界并被称为中国民航业最大的一宗产权交易——“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拍卖,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10分钟内,两家意向求购者93次举牌,198号牌代表两民营企业,以27.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买下深航65%的股权。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4月11~13日,短短3天,发生两起旅客进入机场滑行道阻拦飞机的事件,凸显民航运输服务中承运人与旅客的矛盾和民航运输业存在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分析、探讨民航运输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彭怡 《综合运输》2002,(2):35-36
<正>多年来,民航业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状况下,民航运价的制定一直由政府控制。为适应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民航业突出问题的运价及其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就成为民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民航业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运价改革措施。但都没有跳出统一定价的框架,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运价管理体制。 一、我国目前民航运价状况 1.价格刻板僵化、脱离市场。目前各主要航空公司在102条航线上采取联营措施,根据联营方案,票价由国家民航总局严格管制,实行全国统一运价。这种价格形成机制没有依据市场供求状况,丧失了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也最终导致民航无法通过产品价格获得自身的正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数字     
《综合运输》2010,(6):90-91
136.9%从2000年至2008年,全国港口生产性泊位每延米平均货物吞吐量204%2010年1月至4月,中国民航业累计盈利93.9亿元,同比增长3805月27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和谐号"380A168372009年全国高速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 6837辆/日,  相似文献   
5.
过去五年里,在地方政府的飞天冲动助推下,中国民航业高速跃进,尤其是支线航空一派繁荣。 但与此同时,缠绕民航业多年的痼疾也在急速扩张中被不断放大,在今年通过民航系列腐败案和普遍的航班延误引发民怨,并最终由惨痛的伊春空难作出沉重标注。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全球民航业来说,2010年似乎是个多事之秋。日本航空公司破产,欧洲汉莎航空公司和英国航空公司员工罢工,这些事件吸引着公众的眼球,也使得航空业复苏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这些事件的发生,是金融风暴的余波未退还是另有原因?面对动荡的局面,中国民航何去何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有幸采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政策咨询小组成员、原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院长田保华,让我们从专家的观点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胡绍基 《江苏交通》2001,(11):43-43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圣彼得堡与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举行第六次定期会晤,双方签署了"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总公司与俄罗斯航空出口公司关于购买五架俄制图204-120型飞机的合同".此外,双方还签署了10架该型号飞机的意向订单.这也是该型号飞机首次进入中国航空市场,主要用于空中货物运输,也可用于旅客运输.首架飞机将于2002年晚些时候交付服役.  相似文献   
8.
高速发展的民航业所欠缺的不仅仅是飞行员,还有空域。 从10月7月开始,东航在其最红火的京沪航线上,将飞机落地后的停场时间增加了一小时,这样做的结果是降低了飞机的日运用率,损失了本应该承载更多乘客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输》2010,(4):90-90
全国政协委员、原民航局纪检组组长严智泽发起联名提案,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谋划民航的发展乃至民航强国的建设。他强调:民航业的发展实质上是国家发展战略问题,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谋划,自上而下地制定民航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10.
民航业的系统性与政府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航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特征。对民航的系统性不仅从行业内部来把握,还要从系统的宏观层面来把握。在新型民航管理体制下民航系统呈现了新的特征,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要适应民航系统性的新特征,强化安全管理,营造市场环境,培养行业的自适应、自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