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19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体是一个非常不规则的空间三维结构,特别是船艏、船艉处的线型突变,导致了生产设计人员对这些结构中诸如舵叶、球鼻艏、艏侧推等复杂结构无法准确地进行建模及放样.文章应用EFSPD软件,以某船艏侧推为例,给出了该艏侧推的建模过程,并结合船体放样思路,利用投影关系,有效求出了艏侧推结构中的喇叭板和筒状结构的剖面结构以及与船体外板的交线,从而得到各构件的放样图.文章认为通过EFSPD中的各个模块的组合,结合船体放样的思路,可以有效解决船体三维建模中复杂结构的建模及放样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撞击过程中船艏结构的典型损伤是外壳板和内加筋的褶皱,撕裂和弯曲。在以前的船舶结构的碰撞分析的简化方法或数值模拟中往往略去横向肋骨框架对船艏碰撞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横向肋骨框架在碰撞损坏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其对船艏结构的损伤形态、碰撞力及能量耗散有重要影响。因而是碰撞计算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陆慕生 《海运情报》2002,(11):21-21
日本钢管(NKK)为商船三井建造的17.3万载重吨型散货船“KOHYOHSAN”,由于采用了独具创造性和题材性、能降低波浪阻力的斧形船艏“Ax—Bow”,荣获体现2001年度日本造船水平的“2001年度之船”桂冠。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介绍某厂在登陆艇艏门制造时采用的新工艺。采用夹具夹持焊接,比用刚性点固法固定焊接更有利于观察、检验焊接变形量,比自由状态焊接变形量小。边焊、边检、边矫正,保证一次焊接合格,避免水火矫正。  相似文献   
6.
开体泥驳是辅助大型挖泥船疏浚施工关键设施之一。针对国内研发的4 000 m3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分析泥驳通过左右两个半体开启快速卸泥、在浅水区域卸泥、通过溢流筒装置实现不同装舱高度溢流、通过艏吹装置进行吹岸作业等功能特点,提出此类型船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船舶开体状态稳性、液压缸及泥舱密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核心技术,为同类型船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修船》2017,(6):4-7
球鼻艏通常作为船舶声呐导流罩,其耐撞性分析极为重要,文章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显式动态分析方法研究了钛合金球鼻艏碰撞损伤变形、碰撞力和碰撞吸能机理,并与普通不锈钢球鼻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况下钛合金球鼻艏的平均碰撞力比不锈钢减少了64.3%,吸能时间比不锈钢减少了75.7%,说明相对于普通不锈钢,钛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耐撞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拖曳装置设在艏部的防磨缆桥、缆桩和锚绞机进行优化设计,研发一种艏部具有拖曳装置的全回转拖船,在完全不影响顶推作业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回转拖船的倒拖功能,增强了拖船的作业功能和灵活性能。  相似文献   
9.
余龙  章周  刘经京 《船舶工程》2018,40(S1):37-41
艏喷是耙吸挖泥船作业的典型方式,泥浆混合物喷射轨迹和距离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SPH)方法,在ABAQUS中建立典型耙吸挖泥船喷嘴管段模型,模拟泥浆喷射过程,并获得泥浆喷射轨迹及出口速度、泥浆散落面积等关键参数。经过与理论分析公式比较,粒子法数值模拟可以更好的描述喷射动态过程以及对管道的作用力,研究结果可以为耙吸挖泥船施工以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江航道系统的航标船大多采用纵流艏船型,由于其型线的特殊性,使得装在船底的测深仪,在航速大于5km/h时,即不能正常工作显示水深。本课题主要从流体力学、测深原理和船体结构等诸方面进行研究,研制了特殊的组合机构,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测深仪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准确测量航道,对同类船的改造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