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1 800 m3沿海自航开体泥驳为例,提出动载荷的3种计算方法,从受力角度对甲板铰链与液压缸支座的设计进行研究,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舱段强度进行直接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开体泥驳的甲板铰链和液压缸支座是实现开体泥驳“抛得出”的关键部件,设计结构满足强度衡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例举的泥门形式多运用在耙吸式挖泥船及开底泥驳中,此类泥门的安装方式大同小异,安装需要关注的控制要点也十分相近,通过工艺策划和实施,泥门系统顺利验收,运行效果良好泥门是指具有装舱功能的自航和非自航挖泥船或疏浚物运载船排卸疏浚物的专用设施。泥门是相对于泥舱而言的,是疏浚物专用装载舱的自卸设备。  相似文献   

3.
曹仁丹  成辰 《江苏船舶》2023,(1):11-13+48
针对开体泥驳总体设计时需满足“装得下”和“抛得出”的2个问题,以某型1 800 m3沿海自航开体泥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原理,对布置设计、上层建筑设计、铰链设计等关键技术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体泥驳兼有载重型船和布置地位型船的特点;在进行总体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开体运动对船体的影响,特别是进行油缸舱、甲板室铰链和甲板铰链等关键位置的设计时,要综合考虑静载荷和动载荷因素,谨慎取值。  相似文献   

4.
我厂受南京港务处委托,设计建造的“20米~3钢质自航自卸泥驳”是国内一种新型泥驳。该船具有自航自卸能力,其泥舱启闭机构比较简单。卸泥时,操纵杆用10公斤力,在五秒钟内就能把一船泥一卸而尽;卸完后,泥门借助浮力能自行关闭。该船已由南京市港航监理检验,认为符合技术要求,于一九八二年十月交付使用,使用效  相似文献   

5.
开体泥驳开体与合体动作是依靠安装于船体上的2套大型铸钢铰链作为支点来实现的,其制造与装配技术是泥驳能否成功建造的关键。以3000m~3自航开体泥驳为例,主要介绍用于开体的大型铸钢铰链眼板的焊接工艺和在船上的装配工艺,合理安排和仔细把控工艺流程,使整个安装得以成功实施,并为以后同类型开体泥驳的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500m^3开体泥驳是一艘由两个对称浮体构成的驳船,主要用于在沿海、内河港口、码头工地装载运输泥沙、石块,并在水上卸泥、抛石施工作业。由于该船本身无白航能力,靠拖船拖航,不能满足实际营运需要,船东决定将其由驳船改为自航机动船,并委托我所进行改装设计。  相似文献   

7.
介绍无泥舱自航挖泥船、自航满底泥驳与双侧吹泥船及其组合作业所采用的艕带装驳疏浚工艺与艕带转吹吹填工艺及其在天津港水深维护疏浚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认为根据具体疏浚工程量身定做出疏浚吹填组合船组是未来疏浚业前沿装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志学 《船舶》1997,(5):20-23
本文主要介绍德国克虏伯公司的的装载卸泥系统,文章着重就泥舱、卸泥冲水系统、装载系统和溢流装置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自航开体泥驳结构设计的方法,推导了主惯性轴的转角和惯矩计算公式,给出了中剖面结构设计实例,并探讨了三艘开体泥驳的总强度。  相似文献   

10.
正由长江航道局主持开发、中船集团第七O八研究所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亚洲第一艘全电力驱动的60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7轮在文冲船厂出坞。该轮为钢质焊接、球鼻艏、双尾鳍线型、双导管调距桨、全电力驱动、双耙、双水下泵、泥舱名义舱容为6000m3的自航耙吸挖泥船,船长120.3m、型宽24.8m,型深9.6m,挖泥吃水8.3m。该轮具有单、双耙挖泥装舱,泥门抛泥,艏吹排岸  相似文献   

11.
京唐港区砂源为粉细砂,颗粒较细且不易沉淀,采用传统的吸砂船进行水下取砂溢流量极大、效率极低且装舱量少,无法提供可靠的砂源且取砂造价过高。通过增加主管分流装置对平板驳进行改造,结合同期航道疏浚的耙吸船连接管道进行吹砂,通过溢流沉淀,将耙吸船泥舱中的海砂吹至砂船船舱内,再用于防波堤筑堤冲砂。试验表明,耙吸船联合改造平板驳装舱砂船每日可提供砂源约0.93万方。将航道疏浚与防波堤冲砂施工有机结合,同时节约了吹填区围埝建设和取砂船单独水下取砂的费用。  相似文献   

12.
<正>8月20日,由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委托振华重工建造的一艘自航开底泥驳"长江口驳2",在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公司成功交付。该船总长101.7 m、型宽22 m、型深9 m,泥舱最大舱容7 100 m3,是世界最大的自航泥驳。该船采用双机双全回转推进器,适航于无限航区,主要作业区域为长江口及沿海水域,承担长江口航道局的维  相似文献   

13.
正6月26日,江苏道达海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签订了2条舱容为7100m~3的自航泥驳建造合同,标志着道达海洋重工在特种船舶生产建造上又实现了新的跨越。据了解,此次新签订的2条自航泥驳,为钢质全焊接、单甲板、双机、双全回转推进器、泥舱舱容7100m~3,主要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泥沙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自航耙吸挖泥船装舱溢流施工过程,以舱内流速、舱内浓度、溢流进出口泥沙粒径、装舱量几方面为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实测、分析,并比较自航耙4种常用装舱装置的消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装舱装置的优劣效果差距并不明显,仿新海龙型装舱装置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15.
耙吸挖泥船装舱溢流过程中非黏性泥沙沉积与冲刷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宇驰  洪国军  王超 《水运工程》2012,(12):119-125
自航耙吸挖泥船(TSHD)在装舱周期中,在可能的情况下需要边施工边溢流以提高有效装载量.溢流损失量受到泥舱结构、泥沙组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很难准确预测利用CFD方法结合非黏性泥沙冲淤的经验公式,建立了TSHD超大型泥舱(21 643.8 m3)二维沉积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装舱溢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对产量、溢流损失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以往成熟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装舱过程中沉积面的变化过程、不同粒径组的冲淤特点.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实现对泥舱水力布置和装舱效率进行研究,弥补空白.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检》2009,(9):67-68
总长160.9米,型宽27米,型深11.8米,载泥量约为23750吨,舱容约为16888立方米,具有耙吸装舱、吹岸、艏喷以及低浓度自动排放功能。采用综合集成平台控制系统、驾驶室单人遥控推进系统,单人遥控挖泥系统,独立工作能力及环境适应性强,是目前国内最六最先进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该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O八研究所设计,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建造,船东为中港疏浚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刘国娜 《船舶》2013,24(3):22-25
介绍了非自航开体泥驳改造为自航泥驳的改造方案、图纸审核和改造技术要点,以及改造后的船舶技术性能与施工使用效果。实船证明,改造后的驳船整体性能优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仅节省船舶建造费用及配套拖轮费用,也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并且由于施工时无需被拖带,有效提升了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周江 《造船技术》1994,(9):18-22
本文针对58m自航登陆驳艏舌门设计和制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何勇 《中国修船》2022,(2):35-37
文章分析了 4 200 m3开体挖泥船泥舱结构特点和航行要求,介绍了泥舱密封装置的设计和安装方法.泥舱的密封布置包括垂直段密封、转角密封和底部密封.密封的形式为鼻骨橡胶挤压式密封,其整体分为左密封体与右密封体,通过左舷半体的密封橡胶与右舷半体的钢鼻的配合以及舱内外压力等作用实现密封效果.泥舱密封安装有分体式安装法和合体...  相似文献   

20.
张平 《江苏船舶》2000,17(2):17-19
介绍运载抛卸船的几种常用型式 ,重点分析了开底泥驳卸泥时的受力状态。论述了开底泥驳卸泥性能取决于船舶自身的有关参数 ,同时取决于土壤特性。并运用此观点成功地进行了一艘泥驳的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