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1月18日,亚洲首艘全电力驱动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7轮顺利完成试挖调试,在11月20日,正式进驻2017—2018年度广州港出海航道南段(F点以北)维护工程施工,以饮如长鲸吸百川之势上演首航作业"处子秀"。据了解,经历长鲸7轮监造组"高标准、严要求"的把关,该轮疏浚系统及挖泥设备各项技术指标、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其"自动寻迹系统"自动追踪预设航线,使船舶在吹泥时定位更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上海航道局与中交机电局、荷兰Royal IHC公司签订总承包和设计合同,投资建造两艘6 500 m3自航耙吸挖泥船。两艘船长108.7 m、型宽24.5 m、型深7.6 m,是带有双机双桨、双导管、单甲板,设有艏楼甲板、球鼻艏的自航耙吸挖泥船,适用于深海取砂、建设沿海港口、深水航道疏浚和吹填工程,并兼做海洋维  相似文献   

3.
《中国船检》2009,(9):67-68
总长160.9米,型宽27米,型深11.8米,载泥量约为23750吨,舱容约为16888立方米,具有耙吸装舱、吹岸、艏喷以及低浓度自动排放功能。采用综合集成平台控制系统、驾驶室单人遥控推进系统,单人遥控挖泥系统,独立工作能力及环境适应性强,是目前国内最六最先进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该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O八研究所设计,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建造,船东为中港疏浚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6号的动力需求,采用复合驱动技术设计动力装置,增加挖泥船的装载容量;冷却系统设计防止舷外浊水对机体的影响;热源系统和泥泵封水系统的设计使其操作简化并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  相似文献   

5.
《船舶》2019,(2)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堪称目前全球智能化水平最高、亚洲最大、最先进的重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从江苏连云港开启首航之旅,标志着这一国产疏浚重器正式投产。"天鲲号"总长140m、型宽27.8m、最大挖深35m、总装机功率25843kW、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m~3、绞刀功率6600kW。"天鲲号"为全电力驱动、双定位系统、全球无限航区的重型自航绞吸式  相似文献   

6.
《船舶工程》2011,(6):13
11月20日,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亚洲舱容最大、挖深最深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通途轮在珠海试航成功。通途轮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该船总长165.7m、型宽30m、型深15m、舱容20467m3、最大挖深达90m,总装机功率22320kW,主要设备采用变频驱动,泥泵最大功率可达6000kW。该船可实现自主疏浚、动态定位、动态轨迹跟踪,具有无限航区适航能力,可在世界各地承担港口、航道疏浚、填海造地、深海取沙及海岸维护等工程。  相似文献   

7.
张太佶 《船舶》2007,(3):24-28
通过对耙吸挖泥船在挖泥装舱和抽舱排放作业时,船上吸排系统若干参数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确定吸排系统中泥泵、高压冲水、艏吹等分系统参数的方法,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2日,亚洲首艘全电力驱动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7"从广州港中船黄埔文冲船厂出海,于11月13日展开首轮试挖作业,正式进入性能检测阶段。"长鲸7"由长江航道局主持开发,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完成,主要用于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疏浚保畅任务,并可服务于长江口及沿海港口疏浚、维护吹填等工作。"以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长鲸7'可以说是亚洲第一艘全电力驱动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7"监造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我国建造的某舱容为11 888 m~3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采用高效率双壳式泥泵(离心泵,见图1),挖泥时功率1 600 kW,扬程22 m,吹岸时功率为3 500kW,扬程65 m。气胎式离合器(见图2)的型号为Wichita MV436H/BRG/SA,扭矩为18 320 N·m,气压为8.5 bar。该船于2012年投入使用,在某次使用过程中出现离合器滑差和泥泵堵塞报警,致使泥泵离合器不能进行正常合排工作,泥泵无法运行,影响疏浚作业。  相似文献   

10.
饶广龙  王波 《船舶》2021,32(3):47-53
该文通过某10000 m3、4500 m3和13800 m3等多型耙吸挖泥船,对比分析不同泥泵驱动模式及不同舱室布置的耙吸挖泥船典型淡水冷却设备分布、流量分布及其冷却系统配置情况,总结出影响耙吸挖泥船冷却系统设计的多个要素,包括泥舱型式、泥泵驱动方式,泥泵舱布置等,并针对性地给出耙吸挖泥船冷却系统的设计思路流程,对今后该类型船舶的冷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张太佶 《船舶》2004,(4):12-17
耙吸挖泥船是自航的工程船,其工况除船舶常规的满载(载泥)航行和轻载航行之外,最主要的是耙吸挖泥航行.耙吸挖泥航行时放下耙管和耙头,耙头着地挖泥,耙管浸入水流中,此时的阻力情况最为复杂.但公开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研究报道的资料却很少.本文试探讨耙吸挖泥工况阻力的近似计算方法,用作这种船舶动力系统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港口科技》2010,(1):49-49
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设计、南通港闸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承建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6号”12月3日顺利下水。挖泥船舱容为13280m3,是目前长江航道最大的自航式耙吸式挖泥船,主要用于沿海港口以及长江航通的疏浚和吹填作业。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24日,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与长江航道局正式签订一艘13800m~3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建造合同。当天,黄埔文冲为长江航道局建造的长江下游12.5 m深水航道维护疏浚6 000 m3自航耙吸式挖泥船也实现入坞铺龙骨。  相似文献   

14.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疏浚工程作为国内首个长江内河疏浚吹填工程,在施工期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技术难题。基于对长江内河、细粉砂和亚黏土土质等复杂工况条件的分析,改进耙头和耙齿,优化挖泥施工工艺参数和艏吹方案,提高施工效率,为今后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在长江内河疏浚和艏吹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疏浚粉细砂时普遍遇到装舱效率明显降低的情况,通过大型自航耙吸挖泥船在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采取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单独使用单耙和双耙时自航耙吸挖泥船的粉细砂装舱效率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在相同施工时间下,采用单耙和双耙进行混合施工比单独采用双耙施工,自航耙吸挖泥船对于粉细砂的装载量提高了7%,表明采取单、双耙混合施工能有效的提高粉细砂的v装舱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张群 《水运工程》2014,(7):163-165
浅区疏浚一直是内河航道维护疏浚的难题。当内河航道水深不能满足自航耙吸船空载施工吃水要求时,耙吸船将无法进行上线下耙疏浚施工。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最新研制的艏冲装置系统安装于耙吸船船艏,并利用艏冲装舱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浅区疏浚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09,(6):418-418
<正>2009年12月3日,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融资建造的13280m3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6"顺利下水。该船挖深达45m,是国内挖深最大的疏浚船舶之一。"长鲸6"为双桨、双耙、双机复合驱动自航耙吸挖泥船,由  相似文献   

18.
开体泥驳是辅助大型挖泥船疏浚施工关键设施之一。针对国内研发的4 000 m3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分析泥驳通过左右两个半体开启快速卸泥、在浅水区域卸泥、通过溢流筒装置实现不同装舱高度溢流、通过艏吹装置进行吹岸作业等功能特点,提出此类型船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船舶开体状态稳性、液压缸及泥舱密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大型自航艏吹开体泥驳核心技术,为同类型船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毛学昌 《江苏船舶》2005,22(5):9-10
6000m^3/h水下泥泵型双耙式吸泥船是由8 500DWT集装箱货船添置泥门、耙头、耙吸管、起吊设施及泥泵机组等设备改装而成.经实际航行,强度、干舷、稳性等参数均达到了改装设计要求.本船在疏浚作业时,耙头吸泥装舱自航至卸泥区后,开启泥门卸泥作业于沿海航区,可供沿海港湾、岛屿区域疏浚作业之用,亦可在内河干流中进行疏浚作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有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相对较低,无法达到使用要求,这对于施工方及运营商都是不利的。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与研究了提升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的措施,主要包括改进耙头、增加泥舱消能装置、增加高压冲水改进泥泵转速等方面,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