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23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船舶在冰海的安全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良 《中国船检》2005,(12):78-80
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1912年4月14日那一天晚上当时正在北太西洋海面快速脏行的崭新豪华远洋客轮“泰坦尼克”号驾驶台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正在驾驶台值班的三副从电话中听到正在船头了望的水手发出的惊恐呼叫。“前面有冰山、冰山、冰山!冰山就在船头的正前方!”可惜报警太迟,船速太快。“泰坦尼克”客轮毫不犹豫地撞到球山上,大约90分钟后,  相似文献   
2.
曹刚 《中国水运》2005,(9):56-57
600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江苏太仓出发,出使西洋,在随后的28年里,他率领船队,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胸怀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3.
葛樵海 《航海》1993,(4):25-26
一四0五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率船队离开刘家港开始首次航海。当船队来到印度半岛西南的古里国(今卡利库特),至此离国已有两年了,郑和决定返航。没想到郑和船队回国途中,经过苏门答腊的旧港(今巨港)时遇到了一件不寻常的事。  相似文献   
4.
明初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完成了几个大工程:建紫禁城、修长陵、以及命内官郑和造远洋舰队下西洋。在这些工程中,包含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几个单体木制结构:紫禁城里的太和殿、长陵中的棱恩殿以及郑和宝船。现在太和殿、棱恩殿依旧挺立,而郑和宝船却片板无存。木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也是古代造船的主要材料,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木结构的建造法式和尺度关系,中国传统的封建宗法礼制和建筑规范,明、清时期以皇家宫殿为代表的中国木制结构实体的最大尺寸、以及明初森林资源与官方基建规模的分析比较等方面来探讨明代造船规范及宝船尺寸。  相似文献   
5.
《仿照西洋火车无利多害折》是19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有关是否建设铁路的大论争中、作为反对派的代表人物——刘锡鸿拟写。刘锡鸿.原名锡仁,字云生.广东番禺人,具体生卒年不详。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举人。早年曾经参加过广州抗英斗争。中国晚清首批驻外使节,他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中国人,但他又是一个顽固的封建卫道士.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坚决反对者。  相似文献   
6.
顿贺 《船海工程》2004,(1):39-42
对于郑和大号宝船尺度,国内学术界持不同见解由来已久,笔者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古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郑和下西洋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的结论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
8.
罗斌 《航海》2005,(1):5-9
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一钧可谓耳熟能详,一旦涉猎中国科技史、航海史、海洋史,尤其是郑和研究等领域,对其学问之深、成果之浩、著述之丰、意志之坚,油然而生敬意。思绪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公元1405年的金秋,古南京城外的长江码头舳舻相接,云帆高张,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27800余人的船队正待命出洋…一公元2005年,伟大航海家、外交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9.
《船舶工程》2005,27(6):62-62
10月14日,中国水产总公司引进的“东洋”号、“南洋”号、“西洋”号和“北洋”号4艘专业犬牙鱼延绳钓船完成整修,起航赴南极作业。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15世纪初叶的郑和七下西洋,在中外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留下了璀璨夺目的一页,被史家誉为“明初之盛事”而流芳百世。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访美时,在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说:“500多年前, 明朝著名的外交家和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同友邦结好。”这是对郑和历史功绩切中肯綮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