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223篇
综合类   257篇
水路运输   160篇
铁路运输   951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方法因缺少自适应蚁群调度优化算法,导致调度资源分析不足的问题。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支持下,为更好地提升双向通航港口船只调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出大数据分析下双向通航港口船只调度方法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双向通航港口船舶调度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接着对港口调度能力进行模型建立,根据获得的数据引入自适应蚁群调度优化算法,完成数据科学调度计算。通过实验对比方式,对提出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证明,对双向通航港口船只调度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小驼峰简易自动化是铁道部根据需要和可能制定的“八五”和“九五”期间的科技规划。用少量的投资、简单易行的方法实现中小驼峰自动化,其主要内容包括速度控制自动化、进路控制自动化、调车作业单传输自动化,其次是平纵断面的优化设计、尾部调车作业和防溜自动化。在“八五”期间已研究试验出四种调速系统和多种调速工具用于中小驼峰“九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探索和选择最适合中小驼峰的调速方法,如何解决进路控制、断面优化设计、尾部自动化等问题,是我们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驼峰调车机车移频遥控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研制的18信息驼峰推峰机车信号控制电路,克服了原移频系统中电路接口受轨道电路制式限制,移频频率信号量少的缺点,通用性强,满足了运营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TDJ加速顶主要是应用在铁路编组站的有能源的调速设备,其动力源是压缩空气,由空压机站将压缩空气输送到加速顶的管路及其附属设备和部件,组成加速顶动力系统,现在比较详细地介绍该动力系统的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铁路编组站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编组场尾部车辆停车防溜自动化的解决方法,并阐明了该方法在现场使用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7.
机车车辆正向或反向从驼峰编组场从较高速度牵出时,普通减速顶对每个车轮都做无用功,而且可能产生“飞顶”、轻车脱线等不利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制了慢回程减速顶。经过大量试验分析,确定出比较理想的慢回程结构及影响回程时间的诸因素。自1939年以来,慢回程减速顶已在十多个大中小编组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确定工业编组站车列推峰最优顺序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工业编组站车列推峰的选定订是人工凭经验来确定,这严重约束了调度信息自动化管理。为了促进工业编组站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文章从人工选定推峰车列顺序主要考虑的到达时间,解体时间,发车时间及编组需要,生产急需这些因素出发,对各因素形成的作业方案进行了归纳,并对各作业方案提出优化判据。为了综合考虑各作业方案以确定最优推峰顺序,文中提出了两种处理方法,从理论上对此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其中一种是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思想,对所有作业方案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从而确定最优推峰顺序;另一种则是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以解体作业消耗和总费用少以及在解体作业时间内发出车辆在站停留的车小时消耗最小为原则,来确定最优推峰顺序。  相似文献   
9.
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实行双向管理,即自主管理和制度管理,既调动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又规范了职工行为,是贯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就调车线6-16股,不设间隔制动位的中小驼峰现代化改造的理论问题展开论证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定量分析,进而提出优化设计的关键是减少难易行车溜行时差,并指出为达到该目的应科学合理地运用可控顶技术,减速器技术的机理及在不同条件下,不同调速制式时优化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