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基于圆形移相变压器的12相多重叠加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在12相方波电压输入情况下,圆形移相变压器中的磁动势将近似为圆形旋转磁动势,因此在三相输出绕组中将得到近似的三相对称正弦电压.文中建立了该逆变器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参数计算公式,给出了简单的调压策略,并用Matlab对12相多重叠加的逆变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12相多重叠加逆变器可以有效地减小输出的谐波,改善逆变器的输出性能,同时可以方便地调节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2.
多环控制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压源和电流源的逆变器控制中,包括UPS和分布式发电.但是,对于特殊的应用,这些控制策略将被发展和评价,并作为独立的新发展.通过几个常见的系统,文章分析了用不同反馈变量的不同多环控制方法,强调了其相似性,证明了通用的优化变量选择法可用于大部分多环控制逆变系统.通过Matlab仿真和实验室的试验,不同逆变系统的时域波形图十分相似,验证了文中提出的优化变量选择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滑差矢量控制原理,将一恒转差控制的电流型逆变器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改进成为滑差矢量控制系统,并用一台单板机控制.为消除脉动转矩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系统在低频时以 PWM 方式工作.文中还给出了当逆变器由一种工作方式向另一种工作方式转换时,为保证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的相位不发生跳变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种多电平逆变器的分析方法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为了解决逆变系统中主开关低耐压值与电力系统中高电压值直接匹配的矛盾,多电平逆变器在大功率场合应用越来越广泛.提出并分析了五电平逆变器的思想和工作原理,提出了适用于五电平逆变器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并对其输出电压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5.
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系统中,采用传统的PQ下垂控制法往往会引起动态性能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在调节过程中会引起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相位滞后。本文对传统下垂控制特性的局限性进行仔细分析,研究了一种双下垂特性控制方案。此控制方案解决了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相位滞后问题,同时对并联系统功率均分影响不大,并且对环流也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以及使负载电流均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GTO逆变器贯穿短路时的一些保护方法,以短路过程分析为基础,阐述了应用短路分流法保护时电路有关参数的选择原则;给出了GTO逆变器贯穿短路保护装置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根据无轨电车的实际需要和工作条件,设计了一种取代无轨电车直流发电机的PWM型高频高压逆变电源。该逆变器工作电压为DC550 ̄650V,主电路采用DC-AC-DC变换方式,功率变换器为半桥式电路,功率开关管使用IGBT,并用专用模块驱动。控制电路使用了脉宽调制集成电路控制器SG2524,逆变器的辅助工作电源由低压逆变产生。试验样机在无轨电车上进行了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用高频高压逆变电源代替直流发电机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电压模块、电流模块混合的并联逆变器系统。模块中增加了主逆变器仲裁电路,使得电压模块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动态切换。电压控制环和电流控制环均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使得模块鲁棒性增强,对模块间的相互影响不敏感。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使负载平均分配,较好地实现了逆变器的并联。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弧焊逆变电源存在的问题,采用一种欠开关电路拓扑,结合移相控制软开关技术和电流峰值控制技术,研制了基于峰值电流模式的零电压软开关弧焊逆变器。测试结果表明,该逆变器能够实现全范围软开关,并且具有良好的限流和自校正能力,可有效地解决功率变压器的偏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电力机车上一台转向架的两个轮对分别各由一台异步牵引电动机带动,并由同一台逆变器供电时,牵引电动机的额定转差率Se对电力机车的性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旦Se值确定后,由于动轮直径偏差带来的牵引电动机电流偏差和牵引力偏差即可确定。此外,电动机本身参数的偏差也对转差特性产生巨大影响,本文考虑了上述所有这些非线性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异步牵引电动机的最佳额定转差率,并结合精确的等效电路进行计算,提出了额定转差率的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