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船检》2012,(2):I0017-I0017
2011年4月,IACS通过了uRZ3rev5,旨在澄清水中检验清晰度的要求以及协调与IMO Res,A.744(18)在船龄方面的表述方法。 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将在2012年修改通报中纳入本通函内容。为确保各有关方面的按时实施.特发本通函。  相似文献   
2.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图像的精度和清晰度越来越高,利用公用卫星图像辅助测绘小比例尺地形图成为可能.以某港口工程项目为例,研究利用卫星图像辅助测绘技术绘制小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探讨其具体操作流程和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相关实用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宽频带高线性监视器的清晰度高的原因以及通过改变监视器的扫描制式来提高清晰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大步跨入汽车时代,人们不再简简单单地把汽车作为一个交通工具来看待,舒适、个性、娱乐、安全等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车内噪声作为影响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听觉损害程度、语言清晰度以及对车外各种声响讯号识别能力的重要园素,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试验表明,车内噪声很容易使驾驶员和乘客产生紧张、心情烦躁、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应,降低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危害,并且给汽车的行驶带来安全隐患。其实现在对汽车噪声的研究已进入噪声品质时代,不仅要降低噪声,更要使“噪声”悦耳,以满足人们对车内环境声音的主观感受。那是否能主动地控制车内噪声,改善声音的品质呢?还真就有这么一种系统叫Active Noise Control(ANC),又称主动噪声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最近走在街上的时候,忽然发现看不到那么多善睐的明眸了,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太阳镜。抬头看看,太阳正朝着我龇牙咧嘴地怪笑呢!虽然渴望享受日光浴,但一想起气象专家说过,太阳黑子在活动,今年的阳光晒不得,就打算躲进爱车寻求庇护,可它偏偏那么“窗明几净”,怎么办?干脆也给它戴上太阳镜——马上去贴膜!  相似文献   
6.
李新  张煜 《汽车运用》2005,(3):36-36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玻璃用膜品牌甚多,价格也相差很远,很多车主往往左顾右盼无所是从,其实好的车膜也是高技术含量产品,选择车膜也颇有学问。贴膜对技术及软硬条件都要求很高,比如无尘的环境、专用设备、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熟练的技术等等。但由于加入该列门槛费用极低,  相似文献   
7.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兰 《铁道知识》2006,(2):14-15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英文名全称为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y,缩写为TFTLCD。它是目前各种平板显示技术中清晰度最高的显示屏,广泛地用于计算机液晶显示屏、液晶电视,当然也是车站信息显示屏中最为流行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3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8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这个里程碑式的文件,标志着国有企业的主辅分离工作开始进入实质阶段。铁路运输企业在经历多年的尝试和探索后,于2003年正式拉开了主辅分离的序幕。铁路主辅分离工作包括政府职能的回归、社会职能的回归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辅业改制、分离。其中无论从外部政策的清晰度、外部环境的有利度还是内部因素的复杂程度及职工的承受能力来看,最困难、  相似文献   
9.
郑郧 《湖北汽车》1992,(1):12-18
本文介绍了评价室内语言清晰度的RASTI方法,探讨了RASTI法在车内噪声评价中的应用,认为RASTI法对车内谈话语言清晰度和噪声评价很有成效,可为进一步综合评价汽车的舒适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苏迪 《汽车导购》2005,(2):76-77
车载DVD在其诞生和发展的将近五六年时间里一直没有像现在这样给国人以巨大的诱惑,或者说那时候中国还远未进入车载DVD的消费时代,究其原因总共有三:国外品牌价格太高,令人望而却步;国内品牌有低价位产品,但是难免使人对其质量缺乏信心;大多数车载DVD需要对原车进行线路改动(几乎所有的汽车保修条款对电路改装后的车辆都会失效),搞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移动式车载DVD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