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49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凉水井岩溶堆积体"是富那高速公路凉水井断层下盘发育钙质胶结的钙华堆积体,其成因与凉水井断层活动以及灰岩岩溶水长期侵蚀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对岩溶堆积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研究,分析其成因机制及形成条件;在成因机制及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给该岩溶堆积体的治理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类似岩溶堆积体的分析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泡桐坪隧道洞口偏压浅埋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泡桐坪隧道进出口堆积体及严重风化岩段在洞口浅埋、偏压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 ,重点对该段的地表加固、小导管施工、堆积体及强风化岩段的开挖与支护等技术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散体颗粒堆积体在自然界和实际工程应用中普遍存在,具有许多复杂奇异的特性,如应力链、崩塌、非线性波等.对有缝隙颗粒堆积体进行焦散线实验研究,与无缝隙情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缝隙的存在对应力的传递有较强的阻碍作用,使颗粒堆内部应力的传递范围明显缩小,其分布满足六次多项式规律,而不是无缝隙情形的抛物线规律;有缝隙颗粒堆内部的应力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各层应力的最大值是无缝隙情形的2~3倍.  相似文献   
4.
文中以某山区高速公路所在的缓坡堆积体滑坡治理为例,结合地质勘察及倾斜摄影、深部位移监测等手段综合分析滑坡范围、变形特性及滑面位置,再结合室内试验和工程类比,综合分析岩土体的参数,利用不平衡推力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及滑坡推力计算,最终通过分期治理,使滑坡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差分与离散单元外部动力耦合计算方法,研究地震作用下斜坡堆积体变形规律与动力特性,并时堆积体颗粒平行连接强度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差分网格和平行连接圆盘离散元法分别模拟下伏基岩与上覆堆积体,界面的平滑过渡通过耦合两域取相同时步交替迭代的方法加以实现.动力分析以自重作用下的静力平衡为初始条件,基岩两侧由引...  相似文献   
6.
边坡滑坍堆积体是西南地区的一种普遍可见的一种易变形体,也是山区傍山建设公路中经常需要面对的典型岩土体。贵州桥梁工程总公司施工的某高速公路通过对用钢管桩加固失稳边坡滑坍堆积体的受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钢管桩加固失稳边坡滑坍堆积体施工运用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映汶高速公路全长48.273km,其中隧道占25.8km,桥隧比占75.4%。从2009年11月正式进场开工至今,全线8座隧道现已完成震后隧道洞口上部边、仰坡防护160000m2,进洞大管棚540m,进口段古岩土堆积体546m,震后崩塌体开挖掘进1020m。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区公路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超  李曙平  李群 《公路工程》2009,34(3):143-146
滑坡是地震灾区常见的地质灾害,通过对四川绵阳S105线地震滑坡的调查,分析4种典型滑坡的破坏特点,滑坡体均由松散的土体、碎石土组成,震动导致坡体结构疏松,内聚力降低,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地震诱发滑坡的机理与其他因素引起的滑坡有较大区别,常规的支挡措施难以起到加固作用,通过对比灾区未滑坡路段的分析,指出放缓边坡坡率、采用注浆加固能够减小这类滑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地震作用下松散堆积体崩塌的颗粒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理论的二维颗粒流数值模拟程序,探讨了松散堆积体在地震诱发作用下的崩塌过程与规律.通过改变堆积体底部边界的角度模拟不同地震烈度对松散堆积体崩塌规律的影响,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地震诱发作用下,松散堆积体的崩塌量占崩塌总量的比重,5度地震烈度时约为5%,偏离临界休止角不到1.0°;6度和7度地震烈度时为18%左右,偏离临界休止角1.0°~2.0°;而 8度地震烈度时约为45%,已远远偏离临界休止角近10°.研究结果可供山区道路边坡抗震设防及崩塌体对道路、河流的阻塞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野三关隧道特大溶洞崩塌堆积体处治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顺忠 《隧道建设》2007,27(3):59-61
介绍沪蓉西高速公路野三关隧道特大溶洞崩塌堆积体内超前支护、洞身开挖、基底处理的具体施工工艺。施工中采用长管棚跟管钻进、超前预注浆、台阶法开挖、工字钢支撑、基底注浆加固等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