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23篇
综合类   19篇
水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魁 VW GTi     
林森  柳怪 《汽车杂志》2006,(11):98-103
今年,德国大众将这款最新的小钢炮引进国内,是形势所迫,运动型轿车市场狭窄,品牌效应相当重要,但消费市场增长迅速,这才是德国大众将这款经典GTi引入中国的重要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温柔的码头     
马广良 《游艇业》2005,(1):74-78
如同汽车要有停放的泊位,游艇也要有依靠的码头。人们对于游艇的需要,是在周末和假日.工作时间.就需要把爱艇停放和托管在码头。因此.游艇码头的建设情况和码头设施的配备情况,直接影响到游艇消费市场。设想一下,如果人们购买了游艇后,无处存放,或抛锚漂泊于海上,或与大型钢制船挤在一超,或上岸拖带回家,都不放心和不便。要知道大多数游艇是用玻璃钢材料制作的,工艺先进.艇体表面十分光滑,最怕磕碰。  相似文献   
3.
一民 《时代汽车》2006,(3):16-19
近年来,“三农”问题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购买力的提高以及农村消费市场的日渐活跃,使得汽车需求和消费有了基础和可能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光祖指出“中央十五规划非常重视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立人肖恩·赖因预测,越来越多殷实中产阶级迅速在中国城镇出现,将使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随着3亿中国人在今后10年陆续移居城市,这个市场将变得更加庞大。他们将成为新兴中产阶级,1年5万元人民币的收入足可以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汽车。保守预计  相似文献   
5.
许晖 《汽车之友》2023,(1):64-71
曾经的2018年,众多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被不少人称作是造车新势力元年,当年的这些企业无一不是高调表示,计划在2018年上市交付新车。可随着2019年明处暗处逐渐开始出现的各种隐忧,加上经历2020-2022年连续三年被新冠疫情无情躁的消费市场洗礼之后,曾经的元年盛世,今日回看似乎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活下来的多少有点“庆余年”味道,而那些昙花一现,曾经“努力”过却没走下去的,似乎只剩下唏嘘与叹息。  相似文献   
6.
王锋 《汽车之友》2023,(1):44-47
奥迪Q6定位为“硬悍豪华全尺寸SUV”,是奥迪最大尺座车型,填补了奥迪品牌在细分市场空白,充分诠释了奥迪“旗舰Roadjet陆地专机”的精髓,为中国消费市场叩开了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亚洲区域内贸易成为全球贸易重要“发动机”,以中国香港为物流枢纽的中国大陆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8.
都市航海表     
冯兴辉 《游艇业》2012,(11):84-87
如今,现代都市已鲜有单凭航海钟来挑战汹涌大海的拥有卓越胆识的船长和水手们。航海表在大众消费市场里已渐渐转变为另一种概念。更多地与运动扯上关系,各个品牌纷纷以赞助各项帆船赛为己任,发布各种功能强大的限量版腕表以彰显其在航海表研发上的卓越实力。  相似文献   
9.
《家用汽车》2014,(10):26-26
成都,作为西部最大的汽车消费城市,已成为拉动国内汽车消费的新引擎,注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基于对西南市场的战略性重视和志在必得的雄心壮志,成都车展首日,梅赛德斯-奔驰携旗下三大品牌:梅赛德斯-奔驰、smart、AMG品牌共35款车型震撼登陆八号展馆,在中国最活跃的消费市场一展三叉星徽的实力与风采。借本届成都车展之机,已经于8月25日上市的全新长轴距C级车将正式登陆西部市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2006年下半年,外资并购中国制造老企风生水起。不用抱侥幸心理,中国产业链的各个部分都将受到全世界经济的继续关注和更为猛烈的冲击。五年后,已成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中国,它在制造领域,尤其在与国外企业差距最小的客车业方面,有了哪些根本性进步,是否有典型的企业成为或即将成为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