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与传统柴油机相比,高压共轨柴油机具有以下优点:喷油压力的产生过程与喷油过程相互独立,喷油压力稳定;喷油始点和燃油喷射量的控制相互独立,可实现精确控制;最小稳定燃油喷射量极小,可以达到1 mL/次;喷油系统响应灵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喷油起始点合适和喷油量精确,共轨喷油系统使用了带液压伺服系统和电磁阀的喷油器(图34)。喷油过程开始时,以较高的吸动电流控制电磁阀迅速打开。当针阀达到其最大升程使喷油器全开时,控制电流立即降低到较小的保持电流。喷油量由开启时间和共轨压力决定。当控制电流终止时。电磁阀即关闭,喷油过程也就结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田良云  宋军  乔信起  黄震  李孝禄 《汽车工程》2004,26(5):521-523,533
叙述了柴油机电控共轨式喷射系统喷油过程的试验装置及原理,实测了HEUI—A液压增压式喷油器的喷油规律,并对共轨压力和喷油脉宽与喷油量、预喷射和喷油率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直喷式柴油机上,提高喷油压力能改善其混合气形成过程和燃烧。但应该查明,转速范围在2000r/min内,使用常规喷油系统(泵-管-喷嘴),使喷油压力约至200MPa,喷油持续期为22℃A,每循环喷油量为530mm~3是否可行;进而考虑到指示效率和燃料的不完全混合,这种改善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在上述基础上则应确定喷油压力的一个合理的上限值。 通过模拟计算来辅助确定高压喷油系统的设计参数时,必须对诸如柴油机燃油中的音速、高压油管中的衰减、柱塞偶件上的泄漏以及喷油泵的总形等基础数据予以确定及评估。 通过高压力的喷油能改善指示效率,减少黑烟排放,并在调整其余的混合气形成参数时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由此得出16OMPa是喷油压力合理的上限值,是油耗、烟度和氮氧化物之间的合理折衷。  相似文献   

5.
轿车柴油机的一些重要的质量指标如功率、扭矩、油耗、排放和舒适性等都是通过诸如喷油系统、燃烧室几何形状、充量运动以及某些情况下还有增压等部件的开发来提高的。这一过程中喷油系统的开发和匹配无论是从费用方面来看,还是从效果方面来看都是一个重点。下面从关键性的喷油参数如喷油压力、喷油曲线和效率方面阐明泵喷嘴喷油技术未来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林静 《汽车与配件》2000,(33):20-21
在严格的废气排放限值的压力下,发动机制造商改变了以往的喷油方案。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日益提高喷油压力的新系统。 一、喷油系统 喷油系统是高速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为达到最佳排放控制而改进燃烧的主要对象。对于未来高速直喷式柴油机,提高喷油压力和改善喷油率曲线形状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汽车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小型乘用车柴油机对进一步降低燃油耗、减少废气排放和降低噪声的要求越来越高。满足这些条件都需要喷油系统具有很高的喷油压力、非常灵活的控制柔性、极准确的赜油过程和计量极精确的喷油量。因此,那些机械调节式喷浦系统或喷油压力较低而控制功能有限的电子控制式分配泵已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电拄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就有了“用武之地”。本文将为您系统、详细地介绍小型乘用车柴油机用第一代电磁阀控制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组成部件、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喷油率控制技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优化燃烧过程与喷油系统特性的关系以及各种喷油率控制模式的要点 ,分析了国内外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实现喷油率控制的各种方法及其发展状况 ,提出了喷油率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6.泵喷嘴系统的前景展望与发展较为完善的共轨喷油系统相比,泵喷嘴系统虽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但在2007年前,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喷油压力尚未达到200MPa时,泵喷嘴系统因具有很高的喷油压力而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比如,德国大众公司的泵喷嘴柴油轿车无需装用颗粒捕集器就能满足欧Ⅳ废气排放标准,这无疑很有吸引力。提高喷油压力是改善柴油喷雾质量的唯一方法,因此柴油机喷射技术领域内进一步开发的目标仍然是继续提高喷油压力以降低原始排放。  相似文献   

10.
《运输车辆》2009,(6):136-136
4.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功能 在共轨喷油系统中,喷油压力的建立与喷油量互不相关,喷油压力不取决于柴油机的转速和喷油量。在高压燃油存储器(即“共轨”)中,始终充满着高压燃油,而喷油量、喷油正时和喷油压力由电控单元(ECU)根据其中存储的特性曲线和传感器采集的柴油机运转工况信息算出,然后控制每缸喷油器的高速电磁阀开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潍柴WP国Ⅲ柴油机主要特点是采用了BOSCH公司的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柴油机上的传感器采集了转速、温度、压力的实时参数后输入ECU,ECU对来自传感器的信号与储存的参数值进行比较、运算,确定最佳运行参数,执行机构按照最佳参数对喷油压力、喷油量、喷油时间、喷油规律等进行控制,驱动喷油系统,使柴油机工作状态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汽油直喷发动机电控喷油系统,选取飞思卡尔MC9S12DP512MPVE单片机作为发动机ECU的主控芯片,设计了喷油驱动电路模块,制订了不同工况下喷油控制策略.发动机试验证明,该电控喷油系统能提供不同工况所需喷射压力,符合设计的喷油控制策略,能够可靠保证发动机的喷油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电控单体泵系统喷射特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电控单体泵的喷射特性进行了建模仿真。研究了燃油系统结构参数对喷射压力和喷油速率的影响以及转速对喷射延迟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延迟时间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喷射压力与柱塞—喷孔直径比成正比,而喷油速率与柱塞—喷孔直径比成反比,柱塞—喷孔的直径比决定了燃油喷射系统可能达到的最大喷油压力和最大喷油速率;最大喷射压力和最大喷射速率都随着长度比的升高而降低,最大喷射压力受长度比的影响比最大喷射速率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开始实施排放法规以来,对发动机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厉,致使柴油机技术采用的喷油压力持续不断地提高,其中大约20年前欧洲推广的1000bar喷射压力的分配泵以及12年前进入市场的1350bar喷射压力的共轨喷油系统是现代柴油机高压喷射的两个里程碑。7年前又首次推出了采用压电直接控制技术的共轨喷油系统应用于轿车,并投入了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5.
150增压柴油机喷油系统配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用泵一管一嘴喷油系统与150增压柴油机匹配,使柴油机功率较原机提高64%的研试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研华PCI-1712高速数据采集卡设计的电控单体泵采集分析系统,分别采集了喷油压力、单 体泵驱动扭矩和燃油低压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滤波和计算,获得了单体泵的最大喷油压力及散差、喷油提前角及散 差、峰值扭矩及散差等参数,用于电控单体泵的分析。智能分析软件利用上述数据判断单体泵总成是否合格,并且 报告不合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直喷式柴油机供油系统的喷射压力与喷油率,必须适当提高喷油泵的供油速率。同时,喷油泵受力零件的强度与刚度也应随之增大,以保证喷油泵可靠地工作。上述两方面的要求都可能造成喷油泵尺寸增大,与发动机有限的安装空间形成尖锐矛盾。 本文介绍了山西车用发动机研究所新开发的一台高喷射压力高喷油率喷油泵及其研制过程中为解决上述矛盾进行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修车时先用解码器做一下诊断,已成为很多维修人员的习惯,通过查阅数据流,可方便地读出喷油器目前的喷油脉冲宽度(简称喷油脉宽).喷油脉宽是空气流量传感器或进气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氧传感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氧传感器的参与,因而喷油脉宽也反映了目前油路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9.
自从开始实施排放法规以来,对发动机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厉,致使柴油机技术采用的喷油压力持续不断地提高,其中大约20年前欧洲推广的1000bar喷射压力的分配泵以及12年前进入市场的1350bar喷射压力的共轨喷油系统是现代柴油机高压喷射的两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博世柴油共轨系统是一种针对传统喷油系统的缺陷按标准模式设计的系统。现在对比传统喷油系统介绍一下共轨系统的喷油特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